1. 1、本文档共2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布达拉宫

1、位置与修建历史: 布达拉宫的建筑结构 (1)白宫: 历代达赖从事政治、宗教和生活起居的地方。 主殿东大殿,是达赖举行坐床、亲政大典的地方。 (2)红宫: 主要建筑是历代达赖的灵塔殿和佛堂。 (达赖五世的灵塔殿和殊胜三界殿) (3)僧舍: —佛像 —壁画 —唐卡 --珍贵文物 4、布达拉宫建筑风格 二、风格多样的吐蕃古建筑群——大昭寺 *   布达拉宫,坐落在拉萨河谷中心海拔3 700米的红色山峰之上,是集行政、宗教、政治事务于一体的综合性建筑。它由白宫和红宫及其附属建筑组成。布达拉宫自公元17世纪起就成为达赖喇嘛的冬宫,象征着西藏佛教和历代行政统治的中心。优美而又独具匠心的建筑、华美绚丽的装饰、与天然美景间的和谐融洽,使布达拉宫在历史和宗教特色之外平添几分丰采。大昭寺是一组极具特色的佛教建筑群。建造于公元18世纪的罗布林卡,是达赖的夏宫,也是西藏艺术的杰作。这三处地点风景优美,建筑创意新颖。加之它们在历史和宗教上的重要性,构成一幅和谐融入了装饰艺术之美的惊人胜景。             ——世界遗产委员会?   布达拉宫海拔3700多米,建筑面积13万多平方米,主楼高115米,共13层,东西长420米,它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古宫殿群。 ⑶修建历史: 布达拉宫前身是红山宫,是吐蕃赞普松赞干布为迎娶唐朝文成公主而在拉萨的红山上修建的。 后来红山宫因遭雷击和战乱而被毁。 清朝入关后,掌握西藏政教大权的达赖五世入京朝贺,顺治帝正式赐予”达赖喇嘛”的封号,达赖五世回藏后,下令重建这座宫殿,改称布达拉宫。 ⑴位置: ⑵“布达拉”的含义: 是梵文“普陀罗”的音译 一、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古宫殿群——布达拉宫 指佛教圣地普陀山,意思是指是西藏的佛教圣地。 矗立在拉萨市中心的红山上,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古宫殿群。 白宫 白宫 红宫 红白色彩鲜明,层次高低错落,匀称和谐;体现藏汉风格 2、布达拉宫的主体建筑: 五世达赖喇嘛灵塔 历代灵塔 汉满蒙藏四种文字书写 殊胜三界殿 释迦牟尼像 释迦牟尼与五世达赖喇嘛像 松赞干布像 3、布达拉宫的艺术珍品 文成公主进藏图壁画 十三世达赖靓见光绪帝及慈禧太后壁画 3、布达拉宫的艺术珍品 上师供养唐卡 乾隆帝肖像唐卡 3、布达拉宫的艺术珍品 贝叶经 乾隆帝给八世达赖的玉册, 刻有藏、汉、满、蒙文字 五世达赖金印 乾隆御书匾额及达赖宝座 法轮 经书架 3、布达拉宫的艺术珍品 从上述布达拉宫艺术珍品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 不仅具有高度的文化艺术价值,也是千年余来藏汉民族友好往来的见证,有力地证明了西藏自古以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藏汉合壁 思考:为什么布达拉宫呈现藏汉合壁的风格? 布达拉宫何以成为世界文化遗产? 布达拉宫号称“世界屋脊上的明珠”,它的宫殿布局、土木工程、金属冶炼、绘画、雕刻等方面均闻名于世,体现了以藏族为主,汉、蒙、满各族能工巧匠高超技艺和藏族建筑艺术的伟大成就。 1、大昭寺的位置: 二、风格多样的吐蕃古建筑群——大昭寺 位于布达拉宫的东南,今拉萨旧城的中心。 1、大昭寺的位置: 二、风格多样的吐蕃古建筑群——大昭寺 位于布达拉宫的东南,今拉萨旧城的中心。 2、大昭寺的建寺历史: ⑴7世纪中期初建(始建于公元647年),是藏王松赞干布为安置文成公主和尺尊公主带来的两尊佛像而建; ⑵9世纪时改称大昭寺,意为存放经书的大殿; ⑶17世纪时,达赖五世大规模修葺和扩建,最终形成现今的宏大建筑。 3、说说其建筑风格: 汉、藏、尼泊尔和印度建筑艺术的合璧之作。 3、说说其建筑风格: 汉、藏、尼泊尔和印度建筑艺术的合璧之作。 (1)经堂大殿殿顶覆盖鎏金铜瓦,殿内的梁架、斗拱和藻井等,均采用汉族建筑风格; (2)白石砌墙、里边藏式方窗的碉楼式建筑,则呈现藏族样式。 (3)屋檐下排列成行的木雕伏兽和人面狮身,又富有尼泊尔和印度的艺术特色。 释迦牟尼鎏金铜像 《文成公主进藏图》等壁画 4、大昭寺内的珍贵文物: 唐蕃会盟碑又称长庆会盟碑、舅甥和盟碑,位于拉萨市大昭寺门前,是公元823年为纪念唐蕃会盟而立。碑文用藏汉两种文字详细记载了唐穆宗和吐蕃赞普可黎可足(赤祖德赞)会盟的经过、意义以及唐蕃双方与盟官员的姓名。 盟约中双方表示:“患难相恤,暴掠不作。”会盟有利于吐蕃社会的安定以及经济、文化的发展,反映了唐蕃双方和平友好的共同愿望和共同利益。该碑历经一千多年的风雨沧桑,时至今日,仍安然矗立,虽字迹斑驳,但大多数碑文仍然清晰可辨。它是当时各族人民情深谊厚的历史见证,也是汉藏两族人民友好关系史上的珍贵历史文物。 唐蕃会盟碑 ①珍藏的文物具有高度的文化艺术价值。 ②也是千余年来 民族友好交往的见证。 ③有力地证明 历史上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④呈现

文档评论(0)

7598659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