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传播技术.ppt

  1. 1、本文档共3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农业传播技术

组织与组织传播 ? 组织的概念: 为实现共同目标,承担不同角色分工,在统一的意志下从事协作行为的持续性体系。 ?组织的结构特点:    (1)专业化的部门分工。 (2)职务分工和岗位责任制。 (3)组织系统的阶层制或等级制。 组织传播及其功能 ? 组织传播:组织所从事的信息活动。即以组织为主体的信息传播活动。它是组织生存和发展的保障。分为组织内传播和组织外传播。 组织传播的总体功能:联接成一个有机整体 信息纽带 信息桥梁 组织传播的具体功能: 1. 内部协调 2.指挥管理 3. 决策应变 4. 形成共识 传播是组织的一个基本属性 (二)电报、电影、广播与大众传播 ? 电报:电子媒介的出现(非大众传播媒介,但为大众传播提供了有效的传播手段), 1838年,塞缪尔·莫尔斯发明第一台实用电报机。 1844年,美国开设第一条电报线路。 ?G3电影:1895年,巴黎开办第一家电影院。 广播:第一次进入家庭的大众电子媒介。 1920年美国威斯汀豪斯公司获得从事标准广播的第一张正式营业执照。 (三)电视媒介与当代大众传播的发展? 德国学者林格斯将电视、原子能、宇宙空间技术的发明并称为震撼现代社会的三大力量。 1928年,美国通用电器公司的WGY播出第一部电视剧。 1941年,NBC、CBS开始商业电视广播。 美国埃默里:电视的经济力量是惊人的。? 电视媒介发展的革命: 数字压缩技术 多频道化。 多媒体技术 表现手段 信息质量 电脑和网络技术 双向性和互动性。 卫星传输 跨国传播和全球传播 四、大众传播、信息环境与人的行为? (一)人与环境互动过程的变化    人与环境的关系: ? 客观环境本身/人对环境的认识/人的行为/人的行为对客观环境的反馈、影响? 1. 传统社会中人与环境的互动关系: ?   客观环境——环境认知——人的行为   2. 大众传播时代人与环境的互动关系:    客观环境——信息环境——环境认知——人的行为 (二)大众传播与现代信息环境 . 信息环境:一个社会中由个人或群体接触可能的信息及其传播活动的总体构成的环境。 构成信息环境的基本要素是具有特定含义的信息符号。信息符号有告知性和制约性。 现代社会中,信息环境与客观环境产生了分离, “二次环境”,相对独立性,在人与环境的互动过程中也就具有了特殊重要的意义。 大众传播在形成信息环境方面的优势: 1.短时间内将同类信息传遍整个社会,造成普遍的信息声势。 2.大众传播传达的信息的特性:公开性、权威性、显著性和直达性。使其具有先天优势。 ? (三)现代社会中“信息环境的环境化”现象 ?   美国著名新闻工作者李普曼在《自由与新闻》(1920)、《舆论》等著作中提出的观点:现代人与客观信息的隔绝问题 “拟态环境”的反应 拟态环境:即信息环境,它并不是现实环境的镜子式的再现,而是传播媒介通过对象征性事件或信息进行选择和加工、重新加以结构化以后向人们提示的环境。 大众传播形成的信息环境的制约性,使得信息环境越来越有了演化为现实环境的趋势。人们往往把拟态环境作为客观环境本身看待。 1968年,日本学者藤竹晓在李普曼观点的基础上,明确提出“拟态环境的环境化”问题。 总之,大众传播具有社会控制功能的信息系统,但这种控制的性质和方向并不完全取决于它自身,而在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其他更为复杂的社会机制和条件。 * ?一、人内传播(intra-personal communication)也称内向传播、内在传播或自我传播。指个人接受(外部、内部)信息,并在人体内部进行信息处理的活动。 .人内传播的过程与结构 施拉姆引用温德尔·约翰逊对人们对话的前后过程的描述来阐释人的内部传播行为。这个过程体现为:人们首选通过感官接收外部世界的信息,然后在体内人尤其是大脑来处理这些信息,并把处理的结果转化为信息输出前的预备状态。 人内传播的特点: 1.人内传播虽然是人体内部的信息处理过程,但它不是孤立的,它的两端都与外部过程保持着衔接关系;作为一个体系统,它的输入源泉和输出的对象都是外部环境。 2.人内传播虽然与人的生理机制密切相关,但本质上它是对社会实践活动的反映,具有鲜明的社会性和实践性。 3.人内传播不是对外部世界的消极被动的反应,而是积极能动的反应,表现在意识和思维的生产性和创造性。 4.人内传播是其他一切传播活动的基础 二、人际传播是社会生活中最直观、最常见、最丰富的传播现象。 人际传播大致可分为面对面的传播和借助物质媒介(如信件、电话、电报等)的传播两种。 面对面传播的特点: (1)传递和接收信息的渠道多,方法灵活。    (2)传播信息的意义更为丰富多彩,特

文档评论(0)

00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