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音乐史-第二章-西周、春秋战国的音乐.pptVIP

中国音乐史-第二章-西周、春秋战国的音乐.ppt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音乐史-第二章-西周、春秋战国的音乐

道家学派的音乐思想(老子、庄子) ① 肯定自然、道化的音乐 “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德经》 “汝闻人籁而未闻地籁,汝闻地籁而未闻天籁夫!”——《庄子·齐 物论》 ② 否定非自然、人为的音乐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 田猎令人心发狂。” ——《道德经》 老子,(约公元前571~前471),姓李名耳,字伯阳,又称老聃,陈国苦县人(今河南鹿邑)。道教学派的创始人,被道教尊称为教祖,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 墨家的音乐思想(墨子) ① 否定音乐的社会政治作用 “是故,其乐逾繁者,其治逾寡。自此观之,乐非所以 治天下也。”——《墨子·三辩》 “姑尝厚措敛乎万民,以为大钟鸣鼓、琴瑟竽笙之声, 以求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而无补也。是故子墨子曰: 为乐非也。”——《墨子· 非乐》 “民有三患,饥者不得食,寒者不得衣,劳者不得息, 三者民之巨患也。然即当为之撞巨钟、击鸣鼓、弹琴瑟、 吹竽笙而扬干戚,民衣食之财,将安可得乎?”——《墨 子· 非乐》 墨子,(约公元前468年~前376年),名翟,鲁国人(今山东滕州市)。墨子是我国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军事家、社会活动家,是墨家学说的创始人。其学说影响甚大,与“儒学”并称为“显学”。 Chapter Ⅱ 西周、春秋战国的音乐 概述 礼乐制度与音乐机构及教育 宫廷音乐的发展 民间音乐的发展与《诗经》《楚辞》 曲艺、戏曲艺术发展的萌芽 乐器和乐器分类法 音乐家 乐律学理论和诸家音乐思想 公元前11世纪武王伐纣,灭商建周,定都镐京,史称西周。 公元前770年西周灭亡,平王继位,迁都洛邑,史称东周(先后分为春秋、战国两个时期)。 西周推崇礼乐文化,建立音乐机构,重视音乐教育,促进了音乐文化的空前发展。 东周礼乐制度瓦解的“礼崩乐坏”和学术思想上的“百家争鸣” ? 概 述 ? “乐悬”与“佾”的编制 乐队形式 歌舞队形式 天子、君王 王宫悬(排四面) 八佾(八行八列) 诸侯 诸侯轩悬(排三面) 六佾(六行六列) 卿、大夫 卿大夫判悬(排两面) 四佾(四行四列) 士 士特悬(排一面) 二佾(二行二列) ? 礼乐制度与音乐机构及教育 音乐机构及音乐教育 大司乐——周王朝音乐机构的管理职位称谓 音乐教育:国子之教 瞽矇之教 ? 六代乐舞 是保留在周代宫廷中的六个代表性的乐舞,大多是先代传下来的古 乐舞。包括黄帝时期《云门大卷》、尧时期《咸池》、舜《大韶》、夏 代《大夏》、商代《大濩》、周代《大武》。这六部规模宏大的典礼音 乐,用于祭祀天地、山川、祖宗,歌颂统治者的文德武功。 ? 雅 周代宫廷音乐的一种,分为大雅、小雅两种。大雅是大典的乐歌, 主要用于天子祭祖、大射、视学、两君相见等重要典礼中。小雅较接近 民歌,有些是根据民歌加工、改编而成,主要用于诸侯大射典礼及士大 夫的乡饮酒礼等仪礼中。 ? 宫廷音乐的发展 ? 颂 周代宫廷音乐的一种,重大典礼活动中使用的乐歌,所用的场 合近似大雅,音乐速度缓慢、有的只唱不舞,有的则是纯器乐曲。 小舞 周代宫廷中规模较小、娱乐性较强的舞蹈,其中有《帗舞》、 《羽舞》、《皇舞》、《旄舞》、《干舞》、《人舞》等。 房中乐 宫廷音乐的一种,起于周代,主要在内宫宴享宾客时表演,也用 于后宫。它多采用民间乡乐加以改编,娱乐性较强。 ? 四夷之乐 周代以黄河流域中下游为中心,而秦、楚、吴、越及部分北方地 区则称为“四夷”,这些地方的民间音乐被收集在宫廷称之为“四夷之 乐”,主要用于祭祀和宴乐,以炫耀其政教远被。 ? 郑卫之音 周代流行于黄河流域一带郑、卫、宋、齐等地的民歌,在群众 百姓中有着广泛的影响。当时的士大夫们常贬意地以“郑卫之音”来 作为北方民歌的代称。 ? 南音 周代流行于长江中下游一带的民歌。 ? 民间音乐的发展与《诗经》、《楚辞》 ?《诗经》 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 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 多年的诗歌歌词三百零五首。 《诗经》共分风(160篇)、雅 (105篇)、颂(40篇)三大部分。 “诵《诗》三百,弦《诗》三百,歌《诗》三百,舞《诗》三百。”——《墨子·公孟篇》 “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韶武雅颂之音。” ——《史记?孔子世家》 《论语》—— “不学《诗》,无以言。” 关关雎鸠, 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 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 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 寤寐求之。 求

文档评论(0)

文档精品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203200221000001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