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整理】中风病专科检查优化及疗效评估.docVIP

【2017年整理】中风病专科检查优化及疗效评估.doc

  1. 1、本文档共1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7年整理】中风病专科检查优化及疗效评估

中医优势病种诊疗方案优化及疗效评估 2010年上半年 我科以国家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为基础,结合本院名老中医丰富的临床经验,制定了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梗塞、脑出血的中医诊疗方案。2010年上半年以此诊疗方案为标准进行优势病种的临床辨证施治。经过半年的临床实践,对上述中医优势病种的诊疗方案进行了相应的优化,具体如下: 一、中风先兆,即现代医学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我们将其分为四型:肝阳上亢,痰瘀阻窍型;阴虚阳亢,痰瘀阻窍型;肾虚血瘀痰阻型;气虚血瘀痰阻型。通过临床实践,我们发现,中风先兆病人以虚实夹杂,本虚标实为主,本虚多为肝肾亏虚,标实多为痰浊瘀血;肝肾亏虚者,以滋阴潜阳为主,以生地、熟地、山芋肉、山药、麦冬为主药;痰浊瘀血者予以化痰活血祛瘀,以菖蒲、郁金、丹参、水蛭为主药。以上述药物为主组方,肝火偏盛者加龙胆草、夏枯草以清泻肝火;若舌绛苔燥,口干,五心烦热,属热盛伤津,可酌加女贞子、玄参、生地黄、白芍以滋阴柔肝;心中烦热甚者,加生石膏、龙齿以清热安神;痰多,言语不利较重者,为痰阻清窍,可加胆南星、竹沥、石菖蒲等以清热化痰;若舌苔黄燥,大便秘结不通,腹胀满,为热盛腑实,宜加大黄、芒硝、枳实等以通腑泄热见头晕头痛,目眩耳鸣者,为热动肝风之象,可加天麻、钩藤、菊花、珍珠母、石决明以平肝熄风潜阳;若口干舌燥,苔燥或少苔,便秘,为热盛伤津,可加生地黄、玄参、麦冬以滋阴液若眩晕甚者,可酌加全蝎、钩藤、菊花以平肝熄风;若舌紫暗者,可加桃仁、红花、赤芍以活血化瘀;若烦躁不安,舌苔黄腻,脉滑数者,可加黄芩、栀子以清热泻火。若口干舌燥,苔燥或少苔,便秘,为热盛伤津,可加生地黄、玄参、麦冬以滋阴液。痰多,言语不利较重者,为痰阻清窍,可加胆南星、竹沥、石菖蒲等以清热化痰;若舌苔黄燥,大便秘结不通,腹胀满,为热盛腑实,宜加大黄、芒硝、枳实等以通腑泄热。天麻钩藤饮配合紫雪丹或安宫牛黄丸鼻饲。天麻钩藤饮平肝熄风潜阳,紫雪丹、安宫牛黄丸清热凉血,解毒开窍,合而用之有清热熄风、醒神开窍之功。肝火盛者,加龙胆草、黄连、夏枯草以清肝泻火;抽搐者,加僵蚕、全蝎、蜈蚣以熄风止痉;夹痰热者,加竹沥、天竺黄、石菖蒲以清热涤痰;热甚迫血妄行,症见鼻衄、呕血者,加生地黄、丹皮、大黄、水牛角以清热凉血止血;腹胀便秘者,合大承气汤以通腑泄热。舌暗瘀斑,脉涩者,加桃仁、红花、丹参以活血化瘀;四肢厥冷者,加制附子、桂枝、细辛以温阳散寒。痰热盛者,加鲜竹沥汁、胆南星以清热化痰;火盛者,加黄芩、山栀子、石膏以清热泻火;烦扰不宁者,加石菖蒲、郁金、远志、珍珠母以化痰开窍,镇心安神参附汤合生脉散加减。方中人参大补元气,制附子温壮元阳,二者合用有益气、回阳、固脱之功。汗出不止者,加黄芪、煅龙骨、煅牡蛎、五味子以敛汗固脱;兼有瘀滞者,加丹参、赤芍;真阴不足,阴不敛阳致虚阳外越,或上证使用参附汤后见面赤足冷,虚烦不安,脉极虚弱或突现脉大无根者,是阳气稍复而真阴不足,此为阴虚阳脱之证,当以地黄饮子以填补真阴,温壮肾阳。中风病人,只要病情稳定,针刺治疗内关人中三阴交极泉委中尺泽头皮针法:常用穴位:顶颞前斜线、顶颞后斜线、颞前线、枕上正中线、枕上旁线、枕下旁线。定穴及主治:顶颞前斜线:位头部侧面,自前神聪穴起至悬厘穴的连线,治疗对侧身体的运动功能障碍,可将全线分成五等份,上1/5治下肢瘫,中2/5治上肢瘫。下2/5治面瘫及运动性失语。顶颞后斜线:位头部侧面顶颞前斜线之后约一寸,即起自百会穴至曲鬓穴的连线,主治对侧身体感觉障碍;亦可将全线分成5等分,上1/5治下肢感觉障碍,中2/5治上肢感觉障碍,下2/5治面部感觉障碍。颞前线:位头颞部,自颔厌穴至悬厘穴的连线,主治运动性失语,一般情况取左侧,左利手患者取右侧。枕上正中线:位枕外粗隆上方的垂直线,即强间穴至脑户穴的连线,治皮层性视力障碍。枕上旁线:与枕上正中线平行,并与之相距0.5寸的两条直线,治疗皮层性视力障碍。枕下旁线:位枕外粗隆下方两侧2寸长的直线,即玉枕穴至天柱穴,治小脑疾病引起的平衡失调。疗效评估: 以上种证型是中风急性期最常见的证候,我院总结近20年临床经验制订,根据患者不同证型、不同的用药时机,掌握的适应证及时的应用相适应,取得比较好的疗效,证实了在中风治疗中的疗效。我院20年专科住院患者为人,中医治疗率为%,治愈显效率为96.3%。 是缺血性中风急性期、恢复期乃至后遗症期临床应用的主要药品。该药根据痰阻血瘀的发病机理,提出在应用不同证型汤剂的同时辅以该药进而祛痰通络、活血通经进一步提高了临床疗效,但临床应注意到辩证施治配合各相应的中药汤剂。 中风是中医四大难证之一,起病急骤,变化迅速,其转归预后常发生在一瞬之间。中经络患者如失治误治,或虽经治疗病情未能控制向中脏腑转化,预后较差;中脏腑患者向中经络转变,预后多较好。中脏腑者若出现呃

文档评论(0)

love8742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