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选士制度课品.pptVIP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选士制度课品

中国选士制度 一、察举制(西周制度化) 举秀才,不知书, 察孝廉,父别居; 寒素清白浊如泥, 高第良将怯如鸡。 二、九品中正制(魏、晋、南北朝) 上品无寒门, 下品无势族。 世胄摄高位, 英俊沉下僚。 三、科举制度 (605--1905) (以明、清为例) (一)概述 科举制度是中国历史上独有的具有开创性和平等性的官吏人才选拔制度,它源于汉朝,创始于隋朝,确立于唐朝,完备于宋朝,兴盛于明、清,衰废于清末。科举制度之所以能够绵延存在1300年,是因为它能够追求公平、平民参政,进而促进合理的社会流动。 (二)程序 名称--地点--时间--学位-待遇 院试-州、府-每年一次-庠生、生员 乡试--省城-三年一次-举人(解元) (秋闱、大比) 会试-京城(礼部)三年一次-贡士(会元) 殿试-京城-4月-进士(三甲) (三)类别 诗、赋、八股文 贴经、墨义、策问 童子科、女子科 (四)防范措施 别头试、锁院、 糊名、誊录 (五)意义 科举制度一经确立,就成为历代士人从政的主要道路。它的改革势必影响到官吏的来源构成。严格而完善的考试制度,使普通读书士子与世家子弟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竞争,其考中进士的机会是均等的。这一变化带来了社会价值观念的变化,意味着平民参与政治的意识在增强,机会在增多。宋代以后,中国政治最重要的变化之一,便是世袭贵族操持政治的状况不复存在,普通士人凭借个人奋斗,通过科举考试,进入政治机关,有些人还入阁拜相,雄据于权力的宝塔尖上。 根据克拉克(E A Kracke Jr)对宋朝1148年和1256年中国家庭背景和科举成功者的关系研究,1148年无背景的人数比例占56.3%,1256年占57.9%,这就说明,科举制度对打破社会分层,促进社会流动方面有积极的意义。后来,英美相继吸收科举考试制度背后的能力本位理念,推行文官考试制度,正是看到了这一点。 在1300余年的科举史上,曾产生出700多名状元,近11万名进士,数百万名举人。隋唐以后,几乎每一位知识分子都与科举考试有着不解之缘,从未参加过科举考试的读书人只是极少数。科举产生出一大批善于治国安邦的名臣、名相和雄才大略的政治家、众多有杰出贡献的思想家、文学家、艺术家、诗人、学者、教育家、科学家、外交家等,如唐代的孙伏伽、王维、张九龄、韩愈、柳宗元、刘禹锡、颜真卿、柳公权、白居易,宋代的欧阳修、王安石、苏东坡、司马光、朱熹、包拯、寇准、张九成、张孝祥,明代的杨慎、康海、汤显祖、张居正、海瑞、徐光启,清代的纪晓岚、刘墉、郑板桥、钱大昕、林则徐、翁同和、洪钧、张謇、蔡元培等文化名人都出自状元、进士和举人之中,都是中华民族的英才。 南北榜案 南北榜案,明初科举考试中的重大事件。又称“春夏榜案”。洪武三十年(1397)丁丑科,二月会试,以翰林学士刘三吾、王府纪善白信蹈为考试官,取录宋琮等五十一名,经三月殿试后,以陈(安阝)为第一名、尹昌隆为第二名,刘谔为第三名,是为春榜。因所录五十一名全系南方人,故又称南榜。 这个结果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南方经济、文化比北方发达的实际情况,但是北方人一名未取,则为历科所不见。会试落第的北方考生因此联名上疏,告考官刘三吾、白信蹈偏私南方人。明太祖朱元璋为此命侍读张信、侍讲戴彝、右赞善王俊华、司直郎张谦、司经局校书严叔载、正字董贯、王府长史黄章、纪善周衡和萧揖,以及已经殿试取录的陈(安阝)、尹昌隆、刘谔等,于落第试卷中每人再各阅十卷,增录北方人入仕。 但经复阅后上呈的试卷文理不佳,并有犯禁忌之语。有人上告说刘三吾、白信蹈暗嘱张信等人故意以陋卷进呈。朱元璋大怒,五月,追定考官刘三吾为蓝玉党,以老戍边;白信蹈、张信等被凌迟处死;陈(安阝)、刘谔、宋琮等人也遭遣戍,仅戴彝、尹昌隆免罪。六月,朱元璋亲自策问,取录任伯安等六十一名,六月廷试,以韩克忠为第一名、王恕为第二名、焦胜为第三名,是为夏榜。因所录六十一人全系北方人,故又称北榜。 南北榜案发生于洪武朝长达十余年的文字狱刚刚结束之后,是朱元璋文化专制的继续。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全国统一形势发展中南北政治平衡的要求,也体现了朱元璋打击和限制江南地主的一贯政策,此事件开明朝分南北取士之先例,至洪熙以后遂成定制。 * *

文档评论(0)

ustt00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