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阅卷心得及教学建议 ⑴认真研读《新课标》《考试说明》; ⑵注重夯实基础知识; ⑶提升学生四种基本能力: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 ⑷设计“新情境、新材料、新问题”加强针对性训练; ⑸注重精讲精练:做好试卷评析、拓展训练和变式训练 ⑹新史观、新视角下对历史问题的认识(生活史学、形象史学、气候和环境史学、推测史学、心态史学、风俗史学等 ) ⑺小论文的训练,规范化的答题与格式 ⑻教会学生审题、答题(语言、文字、格式的规范) 谢谢指导! 2013年高考江苏卷(历史部分)阅卷感悟 高考试题解析 2013年高考历史部分(江苏卷)试题第21题 21.(12分)家训宗规伦理以儒家思想为主体,通过家国意识同构,旨在实现社会和谐,体现了民族传统道德思想与规范。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有子(孔子弟子)曰:“孝弟(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论语·学而》 材料二 约之二:吾族务要恪遵祖训,以伦理为纪纲,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妇和顺;一家雍睦(和睦),端由于此。即同宗相处,须要安分守己,尊莫凌卑,强莫欺弱;卑幼者不许冒犯长上,富贵者宜怜穷困。循规蹈矩,宗族称孝,乡党称弟(悌)。 ——何兹全《中国文化六讲·训约十四条》 材料三 宣圣谕。圣谕曰:“孝顺父母,尊敬长上,和睦乡里,教训子孙,各安生理,毋作非为。”此六事乃太祖高皇帝(朱元璋)曲尽做人的道理,件件当遵守。能遵守的便是好人。有一件不曾遵守便是恶人。愿我一族长幼会集祠(堂)中,敬听宣读,悉心向善,皆作好人,有过即改,共为盛世良民,贻子孙无穷福泽。 —明《虎墩崔氏族谱·族约》 1.本题的主旨是儒家思想; 2.本题共3段材料、4个设问,主要考向是儒家文化的“仁”、儒家伦理的内容、儒家伦理的影响等。 高考试题解析 2013年高考历史部分(江苏卷)试题第21题 21.(12分)家训宗规伦理以儒家思想为主体,通过家国意识同构,旨在实现社会和谐,体现了民族传统道德思想与规范。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有子(孔子弟子)曰:“孝弟(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论语·学而》 请回答: ⑴据材料一,指出仁的根本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有关仁的政治主张。(3分) ㈠确立考查知识点 先秦时期儒家——“仁” 高考试题解析 2013年高考历史部分(江苏卷)试题第21题 21.(12分)家训宗规伦理以儒家思想为主体,通过家国意识同构,旨在实现社会和谐,体现了民族传统道德思想与规范。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有子(孔子弟子)曰:“孝弟(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论语·学而》 请回答: ⑴据材料一,指出仁的根本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有关仁的政治主张。(3分) ㈡明确题目要求 根据设问要求回答“仁的根本”和列举仁的政治主张? 高考试题解析 2013年高考历史部分(江苏卷)试题第21题 21.(12分)家训宗规伦理以儒家思想为主体,通过家国意识同构,旨在实现社会和谐,体现了民族传统道德思想与规范。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有子(孔子弟子)曰:“孝弟(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论语·学而》 请回答: ⑴据材料一,指出仁的根本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有关仁的政治主张。(3分) ㈢审读材料和组织答案 孝:指还报父母的爱 弟(悌):指兄弟姊妹的友爱 结合所学+春秋战国+仁+政治主张 仁的根本是:孝弟(悌) 孔子:以德治民…… 孟子:仁政 荀子:仁义王道 参考答案: 仁的根本:孝弟(悌) 主张:为政以德(以德治民、德治)、仁政 高考试题解析 2013年高考历史部分(江苏卷)试题第21题 21.(12分)家训宗规伦理以儒家思想为主体,通过家国意识同构,旨在实现社会和谐,体现了民族传统道德思想与规范。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有子(孔子弟子)曰:“孝弟(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论语·学而》 请回答: ⑴据材料一,指出仁的根本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有关仁的政治主张。(3分) 1. 学生对“设问”未仔细研读,明确要求是“据材料一指出” 2.学生的误区在于对题目设问的限制词未全面理解,关键词一个都不能丢,否则容易造成答案的偏离。 3.本问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基本解读能力和基础知识的掌握——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阅卷感悟 高考试题解析 2013年高考历史部分(江苏卷)试题第21题 材料二 约之二:吾族务要恪遵祖训,以伦理为纪纲,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妇和顺;一家雍睦(和睦),端由于此。即同宗相处,须要安分守己,尊莫凌卑,强莫欺弱;卑幼者不许冒犯长上,富贵者宜怜穷困。循规蹈矩,宗族称孝,乡党称弟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