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那些曾经无法遗忘的时光,如今已变的如此的苍白讲解
一、分布 铁铝土是热带亚热带地区的主要土壤类型。包括砖红壤、赤红壤、红壤和黄壤等土类。 北起长江两岸,南至南海诸岛,东起台湾、澎湖列岛,西达云贵高原及横断山脉。涉及十四个省区,面积约15.28亿亩。约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15%。是我国重要的土壤资源。 二、形成条件 (一)气候条件 铁铝土分布区气候的总特点是:气温高,雨量充沛、但 雨量分配不均匀,冬季温凉干旱,夏季炎热潮湿。这种湿热同季的气候特点有利于风化作用的进行。 (二)植被条件 本区原生植被主要是热带雨林、常绿阔叶林、季雨林。但由于人为砍伐,原生植被所存不多,相当一部分原生植被已被一些次生植被及热带、亚热带作物、果木所代替。这些原生植被的生长量大,生物富集作用较强。 (三)地形条件 分布与广泛的地貌类型上,排水良好的地形条件有利于淋溶作用的进行,从而也有利于铁铝土的形成。 (四)母质条件 各类母质都可以形成铁铝土。母质的多样性对这些土壤的多样性有一定的影响。 (五)时间因素 从成土年龄考察,我国铁铝土既有发育在古风化壳上的类型,也有发育在近代母质上的类型。成土年龄差异悬殊。 三、成土过程 富铝化过程和生物富集过程是铁铝土的两个最主要的成土过程。 (一)富铝化过程 指矿物遭受强烈的分解,盐基及硅酸盐遭受强烈淋失,铁铝氧化物相对聚集,甚至形成网纹及铁磐的过程。 是铁铝土的主导成土过程。 铁铝土中各典型土类的富铝化程度不同。其顺序是:砖红壤赤红壤红壤黄壤。 非典型的各土类,其富铝化程度可能出现互相交叉的现象。 (二)生物富集过程 生物富集过程指在自然植被覆盖下,铁铝土中所进行的生物物质循环过程。这一过程包括下面三个作用: (1)残落物的大量聚积: 在热带亚热带高温多雨的条件下,森林生长繁茂,每年有大量的凋落物归还土壤。热带雨林下枯枝落叶凋落物的数量比温带小兴安岭地区高1.5-2.0倍。大量的生物残体为土壤物质循环和养分富集提供了物质基础。 (2)灰分元素的吸收与富集 ---由于每年聚积的生物残体的数量大,所以生物对灰分元素的吸收与富集作用十分明显,生物自肥作用十分强烈。 ---不同地区的养分吸收与富集强度不同,亚热带地区弱于热带地区。 ---不同植被也有所差异,如竹林对硅的归还率最高;常绿阔叶林和杉木对钙、镁的归还率较高。 (3)生物与土壤之间强烈的物质交换 旺盛的植物生长迅速从土壤吸收大量的营养元素,大量的植物凋落物又将许多营养物质归还土壤表层。这种强烈的物质交换促进了土壤肥力的发展。 第二节 铁铝土的基本性质 铁铝土各土类在性质上有极大的相似性,但由于它们在发育上的差异,它们在性质上仍然存在差异。 一、形态特征 土体构型一般为A-B-C A:腐殖质层 B:铁铝残余聚积层 C:母质层 (一)腐殖质层 厚度及有机质含量变异很大。 在原生植被完好的情况下,A层的厚度最大可达50厘米,有机质含量可达12%。 当原生植被被破坏或经过开垦,A层厚度降低,多数仅数厘米到十几厘米;有机质含量也下降,一般为1-2%。 在良好的植被覆盖下,A层之上还可能出现枯枝落叶层(O层)。 (二)铁铝残余聚积层 这是一个由于盐基和硅酸盐的淋失,铁铝氧化物相对聚集而形成的层次。 B层厚度的变异很大,薄者几十厘米,厚者几米或更厚。 砖红壤、赤红壤和红壤B层的主色调多为红色或红棕色,而黄壤B层的主色调则为黄色。 风化度高的砖红壤B层常因含大量氧化物而呈现松脆的性质,黄壤的B层则缺乏松脆性。 B层下部可能出现红、黄、白相间的网纹层。 (三)母质层 母质层的厚度变化很大,可以从几十厘米到几十米。 该层可以是深厚的红色风化壳,也可以是母岩的直接风化物。 该层颜色多样 上述基本层次与剖面构型在不同土壤类型中会有所变化。 如:在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土壤常缺乏A层,而呈B-C型土体构型。各土类的幼年土壤类型呈A-C型,甚至A-R型。 二、矿物学特性 粘粒矿物主要是1:1型高岭类矿物和二三氧化物(针铁矿、赤铁矿、三水铝石等)。 砖红壤以高岭石为主,三水铝石为次; 赤红壤以高岭石为主,三水铝石少见; 红壤以高岭石为主,但伴有一定数量的水云母、绿泥石或蛭石。 黄壤中则以高岭石、三水铝石、绿泥石或蛭石兼而有之,有时含有较多的水云母。 湿度较高的黄壤中针铁矿较多。 三、化学特性 (一)表层有机质含量变异大,富里酸比例高。 腐殖酸的H/F比值常为0.5左右,低的仅0.1-0.2,其中胡敏酸的结构也比较简单。这些腐殖酸的凝聚能力弱,形成的团聚体品质也较差。 不同植被、不同土类中的腐殖质组成也有差异。 (二)酸性较强、阳离子交换量和盐基饱和度低 ---铁铝土的pH多在4.5-5.5之间,最低3.6(黄壤),高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