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史(明清)复习资料..docVIP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古代文学史(明清)复习资料.

清代中期诗: 一、创作概况: 1、理论探索不断,若干流派形成,进入多元发展的局面。 2、具体: (1)宗唐派:沈德潜——格调说 (2)宗宋派:厉鹗——浙派的盟主;翁方纲——肌理说 (3)袁枚——性灵说 “乾隆三大家”的赵翼、蒋士铨——持论和袁氏相近,但创作风格却各自成家 (4)自成一格的郑燮、黄景仁 二、中期宗唐诗人:沈德潜与格调说 1、沈德潜——继王士禛之后主盟诗坛的大家 2、“格调”说: (1)主张恢复儒家“温柔敦厚”、“中正平和”的诗教传统,用唐诗的格调去表现封建政治和伦理思想。 (2)本于明代七子,推崇前后七子而排斥公安、竟陵,论诗歌体格则推崇汉魏、盛唐而排斥宋调。 3、创作: (1)早年——反映民生疾苦的好诗,但大量的诗作则是平庸无奇 (2)做官后——歌功颂德,艺术不脱模拟,典型的台阁体。著有《沈归愚集》 《春草》: 轻烟满地送征骖,一色茸茸然蔚蓝。 不是柳条萦别恨,以牵魂梦到江南。 写春草轻柔成片、浓密碧绿。不同柳条之离别,给人希望而一路铺去直到故乡。 咏太平之景,道思故乡之情。 《春草》: 轻烟满地送征骖,一色茸茸然蔚蓝。 不是柳条萦别恨,以牵魂梦到江南。 写春草轻柔成片、浓密碧绿。不同柳条之离别,给人希望而一路铺去直到故乡。咏太平之景,道思故乡之情。 三、中期宗宋诗人: 1、厉鹗:(1692-1752) (1)等查慎行以后倡导宋诗的大家,也是“浙派”诗中坚。 (2)著有《宋诗纪事》、《樊榭山房集》;诗歌大多自然优美。 2、翁方纲:(1733-1818) (1)人物:乾隆十七年(1752年)考中进士,官至内阁学士。《四库全书》纂修官,编修。 (2)肌理说:清代中叶宗法宋诗的诗歌流派,创始者翁方纲。 所谓“肌理”包括以儒学经典为基础的“义理”和结构辞章方面的“文理”。 肌理说实际上就是要求以学问为根底,以考证来充实诗歌内容,使义理和文理统一。 是一种以学术代替文学的诗歌歧路,它引导诗人脱离现实,从故纸堆中寻找诗材,反映了乾嘉考据之学对文学创作的影响。 四、袁枚与性灵说 (一)生平:(1716-1797),清代诗人、散文家、文学评论家,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乾隆四年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于乾隆十四年(1749)辞官隐居于南京小仓山随园。 (二) “性灵”说: 1、内容: (1)诗歌要表现诗人的真性情——诗由情生,性情是诗歌的本源和灵魂。 (2)诗歌要表现诗人的独特个性——“作诗不可无我”,必须袒露自己的本来面目。 (3)诗人的真性情还要以高度的诗才表现出来,灵机与才气、天分与学识要结合并重。 2、评价:继承和发展了明代公安派的文学主张,反映了艺术的创新要求和思想上追求自由的反封建倾向,对于解放受神韵、格调、肌理诸家诗说束缚的清诗,促进其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但一味强调性灵而不强调产生和决定性灵的社会生活,也有一定的片面性。 3、 创作:从内容到形式都有一定的创新,并且显示出向近代文学演进的历史征兆 (1)内容特征:题材相当广泛,举凡咏物怀古、反映现实、描绘山川自然和表现个人志趣,皆能直抒性情,富有新的气息。 (2)艺术特征:大都任性而发,浑成灵动,流转自如,清新隽永。但有时写诗不假思索,在空灵新巧中有点浅薄甚至浮滑 写景诗——能表现出诗人刹那间的感受,笔调轻快,意境明晰,颇有飘逸玲珑之妙 咏史诗——能在旧题中翻出新意,设想别致,识见不凡,做到了浅近与精警的和谐统一。 (3)代表作品 有《马嵬》、《同金十一沛恩游栖霞寺望桂林诸山》、《湖上杂诗》等。 著有《小仓山房诗文集》等。 《马嵬》之一 莫唱当年长恨歌,人间亦自有银河。 石壕村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上多。 主题:将帝妃之死别与百姓之生离对比,认为百姓之痛苦远胜帝妃,表现了“君为轻,民为贵”思想。 评价:“借古人往事,抒自己之怀抱”(《随园诗话》),表现了“性灵”主张 五.郑燮: 1、号板桥,工书善画,清画坛“扬州八怪”之一。 2、诗歌方面主张“自树旗帜”“直抒血性”,但比袁枚更注意关注现实和百姓勤苦。 3、常通过题画诗(特别是竹子)抒发个人情怀。 六.黄景仁: 1、家境贫寒,英年早逝。 2、诗作主要反映他一生穷困潦倒的生活。但他由此形成一种孤傲清高的品行。 3、《圈虎行》:对于封建权势扭曲个人人格表示强烈愤懑,对于文人个性复归寄寓强烈愿望。 七.赵翼: 1、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2、论诗强调发展变化,反对摹拟古人,诗题材风格多样化,不讲格调宗法,明白晓畅。 清中期词: 一、浙派延续: 1、代表作家: (1)厉鹗——领衔的浙派,笔调疏淡细巧,意境清幽空灵,又讲究声律词藻,颇得姜夔之长,可惜内容贫乏,意蕴浅薄。 (2)吴锡麟、郭麐(lín) ——推波助澜,清空而流为薄滑,柔婉而近于纤巧,难扭浙派没落的命运。 2、清初浙派与清中叶浙派

文档评论(0)

fg09h0as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