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古诗文阅读.docxVIP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中古诗文阅读

版块二 古诗文阅读考点8 文言句式和词类活用(及习题精练·教师版) 一、判断句1.“……者,……也。”如:陈胜者,阳城人也。2.“……者,……。”如: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3.“……,……也”或“……也。”如:①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②环滁皆山也。4.“……,……”即不用上述表判断的固定格式,而是一种语意上的判断。如:刘备,天下枭雄。5用“乃、为、则、即、皆、是”等词语表判断。如:①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②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③巨是凡人(后起的)【插入语】以上不管哪种格式,翻译时均是在主语后面加上“是”字。二、被动句1.用“为”“为……所……”“……为所……”表被动。如:①身死人手,为天下笑②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2.用“于”“受……于”表被动。如:①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②吾不愿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注意】表被动的“于”常被省去,要联系上下文补充上,否则就会曲解原句。如:A.帝感(于)其诚B.天下苦(于)秦久矣3.用“见”“见……于”表被动。如:①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②吾常见笑于大方之家4.用“被”表被动(古汉语中很少)。如:①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②信而见疑,忠而被谤5.不用固定格式的被动句。被动意味体现在某个动词上,称为“意念上的被动句”,这种句子要注意根据上下文的意思进行辨析。如:①戍卒叫,函谷举(攻克,这里指被攻克),楚人一炬,可怜焦土。②屈原放逐(这里指被放逐),乃赋《离骚》三、倒装句(一)主谓倒装1.甚矣,汝之不惠。2.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3.宜乎百姓之以我为爱也。(二)宾语前置古代汉语中宾语的位置多数情况下和现代汉语相同,即在动词后面。但在下面几种条件下,宾语前置。1.否定句(包括无定指代词“莫”作主语的句子)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如:①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②(鹏)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2.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包括作介词的宾语),宾语前置。如:①彼且奚适(到哪里去)也?②微斯人,吾〔谁与〕归?3.以“是”“之”为标志的宾语前置;“是”和“之”都没实义,只起提宾的作用。如:①唯利是图。②何罪之有?4.介词“以”的宾语前置。如:①是以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②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三)定语后置现代汉语中,定语一般应该在中心语(句子的主语和宾语)的前面修饰中心语,古人却常把定语放到中心语的后面,这样就形成了定语后置。如:1.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2.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3.人马(烧溺死者)无数(四)状语后置现代汉语中,状语一般应在中心语(句子的谓语)前边修饰谓语,古人却常常把状语放到谓语甚至宾语的后边;因为这状语常常由介宾结构充当,故又有人称之为介词结构后置。如:1.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2. 故燕王欲结〔于君〕。3. 劳力者治〔于人〕。(五)省略句古汉语中常常省略主语、谓语、宾语,还常常省略介词“于”。如:1.永州之野产异蛇,(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草木)尽死。----省略主语。2.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省略谓语。3.尉剑挺,广起,夺(剑)而杀尉。----省略宾语。4.今以钟磬置(于)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省略介词。四、词类活用所谓词类活用,是说某个词原本有自己的词性、自己的类别和语法功能,但为了表达的需要---古代字词又少,作者临时让一类词处在另一类词的位置上,充当另一种类词,这样,它的词性、类别和语法功能就发生了变化,我们把这种现象叫词类活用。词类活用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一)名词的活用1.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这里说的“用作一般动词”,是跟下面的“意动用法”“使动用法”相对而言的)如:①左右欲刃相如 (“刃”,刀口,刀锋;代指刀剑;这里作动词,意为“用刀杀”)②沛公军霸上 (“军”,驻扎)2.名词的使动用法,即名词作动词,具有“使它的宾语怎么样”的意思。如:①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也。(“肉”作使动词,即“使……生肉”,“肉骨”,即“使白骨生肉”)②纵江东父老怜而王(念“wàng”)我,我何面目见之?(“王”,使……称王)3.名词的意动用法。顾名思义,“意动”是在主观(心理意念)上认为宾语具有某种性质或当做某种东西。基本译法是“以……为……”(使动是在实际上使宾语具有某种性质或成了某种东西)如:①侣鱼虾而友麋鹿 (“以……为伴侣”“以……为朋友”)②粪土当年万户侯 (“以……为粪土”,“视……为粪土”)4.名词作状语。如:①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兄”,像对待哥哥一样)②卒〔廷〕见相如 (“廷”,在朝廷上)【插入语】名词作状语,一般的译法是:A. 译为明喻形式的,即“像……一样”。如:a.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云”,像云一样(聚拢来

文档评论(0)

li3543ji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