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思想试题..docVIP

  1. 1、本文档共2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古代思想试题.

中国古代思想试题 评卷人 得分 1.服饰作为一种社会符号反映不同时期的社会状况。如商的“威严庄重”,周的“秩序井然”,唐朝的“丰满华丽”,宋朝的“理性美”,元朝的“粗壮豪放”等。这里的周的“秩序井然”,唐朝的“丰满华丽”,宋朝的“理性美”,折射出的历史现象分别是(  ) A.分封制、文化繁荣、商业兴盛????????????B.郡县制、文化繁荣、国家富强 C.皇帝制、罢黜百家、商业兴盛????????????D.宗法制、国家富强、理学盛行 【考点】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宋明理学 【解析】商业兴盛往往会冲击传统的社会生活观念,无法反映宋朝社会的“理性美”,故A项错误;周的“秩序井然”从制度上来说,是其实施宗法分封制的结果,与郡县制没有关系,故B项错误;皇帝制度形成于秦朝,罢黜百家是汉武帝时期,商业兴盛无法反映宋朝社会的“理性美”,故C项错误;周实施宗法分封制,形成等级系列,规范了社会行为,其服饰 “秩序井然”,唐代国家富强,经济发展,其服饰“华丽丰满”,宋代理学盛行,行为内敛、不尚奢华,其服饰也出现一种“理性美”,故D项正确。 【答案】D 2.下表是不同时期浙江地方志及部分目录,下列选项与该地方志所列史实处于同一时期的是(  ) ① 《临安志》 皇宫、太庙、禁军、科举、坊市 ② 《四明志》 职官考(府州官员)、学校考(本路蒙古学) ③ 《山阴志》 选举、学堂、新军、警察 ④ 《绍兴志》 名人篇:蔡元培、鲁迅、秋瑾、竺可桢 ①朱熹强调格物致知,陆九渊主张发明本心 ②“东方的莎士比亚”关汉卿撰写《窦娥冤》 ③张謇提倡实业立宪、孙中山阐发三民主义 ④黄宗羲倡用“天下之法”取代“一人之法” A.①②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 【考点】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宋明理学;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古代中国的文学成就;民族工业的产生和初步发展;新文化运动;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解析】从《临安志》“坊市”信息可以判断是宋代,宋代坊市界限被打破,朱熹、陆九渊是宋明时期力学代表,故①正确;从《四明志》“学校考(本路蒙古学)”可以判断是元代,关汉卿《窦娥冤》是元曲代表,故②正确;从《山阴志》“选举、学堂、新军、警察”反映的是近代时期,张謇、孙中山是近代人物,故③正确;《绍兴志》名人篇所列是近代人物,而黄宗羲是明末清初思想家,故④错误,选择B项符合题意。 【答案】B 3.下面分别是北宋“理学五子”籍贯分布图和明朝儒学家籍贯分布图。其变化的根源是(  ) A.西学东渐的影响????????????????????????????????????B.文化中心的南移 C.经济重心的转移????????????????????????????????????D.政治中心东迁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重心南移;宋明理学;历史地图型选择题(精选) 【解析】明清进步思潮与西方学说无关,故A项错误;文化中心的南移是伴随着经济重心的南移而进行的,不是根源,故B项错误;经济重心南移,南方经济商品经济发达,于是,在传统经济之外出现了新经济因素,思想方面的新变化反映了经济方面的新变化,故C项正确;政治中心东迁与思想方面的变化没有关系,故D项错误。 【答案】C 4.史学研究中非常注重史论结合,论从史出。以下史实和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 ? 史实 结论 A 大抵徽俗,人十三(十分之三)在邑,十七在天下;其所积蓄,则十一在内,十九在外 徽商重视买田置地,扩大再生产 B 除却穿衣吃饭,无伦物矣(指人伦物理)……非衣饭之外,更有所谓种种绝与百姓不相同者也 作者强调天理与人欲是对立关系 C 明朝中期,景德镇陶瓷业有官窑58座,民窑二三百座,一部分宫廷所用瓷器的烧制由民窑完成 民营手工业占据全社会手工业生产的主导地位 D 16世纪中期至17世纪中期,美洲和日本生产的白银合计38000吨;最终流入中国的白银7000或10000吨。 中国商品拥有广阔的海外市场 【考点】古代中国手工业的发展;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宋明理学 【解析】A项史实可看出安徽人大部分在外乡,其积蓄大部分由外部得来,而结论与此相反,故A项错误;B项史实强调穿衣吃饭为最基本的人伦,学者不能脱离基本的物质生活空谈伦理道德,而结论与此相反,故B项错误;C项史实只涉及景德镇,不能代表整个社会手工业的状况,以偏概全,故C项错误;D项由史实的数据可得当时中国的商品大量出口,结论正确,故D项正确。 【答案】D 5.南北朝时期的颜之推(529——595年)在其《颜氏家训·治家》中记述:“邺下风俗,专以妇持门户。争讼曲

文档评论(0)

fg09h0as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