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整理】解析碧桂园.docVIP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7年整理】解析碧桂园

解析碧桂园——商业故事与社会逻辑 2008年1月11日 第一财经日报 网友评论 0 条   1 上市   2007年4月20日,一家中国房地产开发商——碧桂园控股有限公司(2007.HK,下称“碧桂园”)在香港联交所上市当天,玖龙纸业(2689.HK)董事长张茵给瑞银投资银行中国区主席蔡洪平打电话。蔡洪平此前任职的法国巴黎百富勤是玖龙纸业的上市保荐人之一,而瑞银投行则和摩根士丹利一起担任碧桂园上市的全球协调人和联席保荐人。   “今天我终于解脱了,不用再背‘首富’的名头了。”张茵说。在2006年10月公布的一个富豪榜上,她排名第一。   张茵确实解脱了。2007年4月20日上午10点,香港股市开盘后,那顶名叫“中国(内地)首富”的帽子,就从50岁的她的头上转到了26岁的碧桂园大股东杨惠妍头上。当天,碧桂园以7港元开盘,7.27港元收盘。杨惠妍持有碧桂园发行后总股本160亿股(上市后又超额配售3.6亿股,总股本163.6亿股)中的95.2亿股,以收盘价计市值达到692亿港元。这些股份,是她父亲、碧桂园创始人杨国强2005年在她从美国俄亥俄州州立大学毕业,回国加入碧桂园任采购部经理后转给她的。2007年碧桂园股价最高时(14.18港元),杨惠妍所持股份市值接近1350亿港元,按年内最后一个交易日12月31日收盘价9.02港元计算,则市值为859亿港元。   杨惠妍本人并没有出席上市仪式。碧桂园董事会主席杨国强在上市仪式上也言语不多,除了被人拉着合影,和老朋友聊上几句,面对记者他只是说对股价表现满意,碧桂园会继续以广东为重点,将发展模式复制到广东以外地区,“内地经济迅速发展,人民收入提高,房地产发展潜力巨大”,等等。在答问环节,他甚至没有正面回答媒体提问,说了几句“好开心”后便匆匆离场。   2 数据化的碧桂园   如果从当泥瓦匠算起,杨国强在房地产业已有30多年。如果从1992年开发项目算起,也已有十五六年。但如果不是上市,他将继续在媒体视野中保持沉默,而对碧桂园的关注和争议也不会如此之多。   作为2007年首个在香港上市的内地房地产企业,碧桂园亮相时,有过“一览众山小”的风采。而作为“内地首富”、“最大地主”、“零地价拿地”等一连串媒体和舆论风波的主角,在2007年最后几个月,杨国强又如同掉进了冰窟。   2007年——这个数字也是碧桂园的股票代码——杨国强的生命体验实在极端。   当2007年3月底,碧桂园展开上市推介后,差不多每10个香港人就有一个认购,68万的认购人数在联交所历史上仅次于工商银行(1398.HK)和中国银行(3988.HK);255.7倍超额认购,冻结公众投资者资金3335亿港元,冻结额创历史第二大纪录;以全面摊薄市盈率21.5倍(2006年碧桂园净利润为16.725亿人民币)、招股价上限5.38港元发行,加上超额配售部分,出让16.87%股权,募集148.48亿港元资金(扣除发行费后的净额为144.25港元),为上市前公司净资产的10倍以上。   所有这些指标,显示出市场对中国资产价值的强烈认同,碧桂园成为“中国溢价”的一座里程碑。复星国际(0656.HK)董事会主席郭广昌曾对本报记者说:“没有碧桂园,我们这些后面上市的内地企业卖不了那么贵,碧桂园改写了国际投资者对中国资产的认识。”上市4个多月后,2007年8月31日,碧桂园进入摩根士丹利资本国际的环球标准指数成份股(MSCI),该指数为国际基金经理最常使用的指数。9月10日,碧桂园进入恒生综合指数和恒生中国内地综合指数成份股,其中恒生综合指数以香港200家市值最高的公司为成份股,涵盖主板上市公司总市值的近90%。   2007年4月20日收盘时,以总股本163.6亿股计,碧桂园市值突破1189亿港元,在联交所所有房地产上市公司中仅次于和记黄埔(0013.HK)和新鸿基地产(0016.HK),远超中国海外发展(0688.HK)、富力地产(2777.HK)、雅居乐(3383.HK)、合生创展(0754.HK)等内地知名房地产公司。即使业内公认的领跑者万科(000002.SZ),当日市值也只相当于碧桂园的2/3(2007年4月20日万科A收盘价为17.93元人民币)。碧桂园一时成为内地房地产公司市值之冠。2007年,碧桂园市值最高时突破2200亿港元,年末市值1476亿港元,在内地房地产业仅次于万科。假如剔除万科在A股市场的更高市盈率的因素,两家公司的市值水平在伯仲之间。   主要业务只是在广东开展(招股书显示当时27个发展项目中有22个位于广东)、没有在一线城市尤其是其市区开发过项目、在全国的知名度也无法与万科、中海相比的碧桂园,突然间被基金经理们拿来与万科并提,它真有这样的实力?   数字说话。根据万科、中海、富力、雅居乐、合生和碧桂园的财务报告(

文档评论(0)

love8742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