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玉器纹饰看良渚文化中的原始信仰
从玉器纹饰看良渚文化中的原始信仰
2008-12-04 19:16:24| 分类: 课程论文 | 标签: |字号大中小订阅
良渚文化产生于约公元前3300~前2200年,因1936年浙江余杭良渚文化遗址的发掘而名。良渚文化主要分布于长江下游环太湖地区。以余杭莫角山为中心,包括反山、瑶山和汇观山等在内的良渚遗址群规模最大、类型最丰富、价值最高、最具有代表性。
在对良渚文化的发掘研究中,最具特点的就是成批的玉器被发现。良渚文化因此被定性为是一个“玉”文化。从现有考古资料来看,良渚文化的综合发展水平已达到或超出新石器时代最高的社会发展水平, 良渚文化玉器堪称有史以来最完美、 最精湛的祭祀器物,其器形、纹饰、制作工艺都具有最高的艺术成就。
这些精致优美的玉器不但为我们显示了良渚人高超的制造工艺和艺术成就,更重要的是,在这些玉器中也潜藏了他们所留下的种种信息和记忆,引发了现在的人们强烈的研究热情。而其中,玉器的纹饰便是现在的人们常常关注和研究的一个方面。
前面已经提到。良渚玉器大多是作为祭祀器物使用,那么玉器上的纹饰也就反映了当时的人们原始信仰的内容和发展过程。
原始宗教一般是平等的多神崇拜, 按内容划分可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自然崇拜。表现为对日月、山川、河流、动植物的崇拜。第二阶段为图腾崇拜。表现为把某种自然物作为氏族崇拜的标志。 第三阶段为祖先崇拜。 表现为对某些祖先或氏族英雄的崇拜。按常规推理,人类最先向之顶礼膜拜的应是崇拜物的实体, 随后才是崇拜物的模拟或象征物——偶像。 神的人格化导致了神的人形化, 也就是崇拜物的人化。 这是原始社会宗教发展的必然结果, 是祖先意识的产生及与部族首领地位的日趋显要有关。良渚文化中玉器纹饰的变化正验证了这样的推断。作为第一阶段自然崇拜的反映,首先谈谈良渚玉器上的鸟纹。
在长江下游新石器文化中,在长江下游新石器文化中,鸟纹最早出现在河姆渡文化中。 代表性的鸟纹有“双鸟朝阳”、“连体鸟”等。而晚于河姆渡文化的马家浜文化和崧泽文化却没有鸟形和鸟纹的器物出土, 直到良渚文化时才又出现了鸟形和鸟纹。据专家考证, 远古时期中国东南沿海地区是鸟崇拜区。从文献资料和出土文物来看,良渚文化先民可能是远古鸟族的一支。 良渚文化先民相信鸟有升天通神的本领, 相信鸟是太阳神的化身或使者, 更相信其有超凡的异能,所以顶礼膜拜。良渚文化玉器中有多件鸟纹玉璧。 如瑶山遗址发现的刻符大玉璧,直径大约26.2厘米, 正面中孔下方刻有一个三层台阶的方框, 方框内刻有展翅飞翔的小鸟纹饰。 在玉琮等器物上也有用阴线雕刻的变形鸟纹,它常与神人兽面纹相配使用。另外,还有些圆雕的鸟形佩饰,造型简洁,生动逼真。 虽然出土的良渚文化玉器上的鸟纹不多, 表现手法却有写实的、 装饰的、抽象的, 不管哪种形式都能准确无误地显示出鸟的形态特征, 以至于我们今天仍能辨认出燕子、 斑鸠、 之类的温顺小鸟。
随着良渚文化的发展演进,良渚人的崇拜对象逐渐从单纯的动物,转向神化的集合了众多动物特点的抽象动物甚至是拥有人的特点的动物。此时便出现了兽面纹和神人兽面纹。
兽面纹的起源与图腾崇拜有关。在良渚文化进程中,有多种动物被神化的纹样, 如鸟纹、 龟纹、 龙首纹等。 而兽面纹则是居于这些纹饰的魁首地位。 兽面纹最早见于良渚文化早期的玉琮上, 随后黄河下游的山东龙山文化也有所发现。它的传播大致可以推断为:起源于良渚文化早期, 大约在良渚文化晚期传到山东龙山文化,最后在商周时代演变成为饕餮纹,成为青铜器上的主题纹饰。在良渚文化中, 兽面纹有着特殊的地位和深刻的含义, 它几乎遍及除玉璧之外所有的器物上。 其中与之最密切的器物是玉琮。从考古资料来看,张陵山出土的镯式琮是良渚文化最早的玉琮, 其造型呈圆筒形,凸面上刻有粗眉圆眼、阔口獠牙的兽面纹, 纹饰凶猛而威严, 令人望而生畏。由于经过夸张变形, 很难确认是何种动物演变过来的。但从纹饰的气势表现来看,可能是以虎豹之类的猛兽头像为蓝本。兽面纹的典型特征是多圈圆眼, 阔口獠牙。 具体是眼睛多为重圈, 内圈呈圆形,外圈为椭圆形。 两眼之间有一隆起的方块似为鼻梁,鼻翼由阴线刻出基本形。阔嘴内的牙齿可分为有獠牙和无獠牙两种。 整个纹饰由形象生动的线刻, 发展到浮雕和填纹的精细雕刻, 最后以象征性的简化形式表现。
可以看到,从明显可以看出鸟类形象的鸟纹到说不清是什么动物形象的兽面纹。良渚人的信仰经历了一个大的演变过程。从崇拜具体的自然界的生物转向崇拜一种自然力量的抽象象征。而之后出现的神人兽面纹,则标志着良渚人开始重视人本身,在不断与自然抗争的过程中,人们开始发现了自身的力量,不再一味敬畏自然。
1986年浙江余杭反山良渚文化墓葬中出土了一件 “玉琮王”。 玉琮上刻有十分精美细致的神人兽面纹, 它是良渚文化最具代表性的纹饰,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