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家住进精神病院,教出200名“精神病画家”.docVIP

艺术家住进精神病院,教出200名“精神病画家”.doc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艺术家住进精神病院,教出200名“精神病画家”.doc

艺术家住进精神病院,教出200名“精神病画家”   在大多数人眼中,精神病患者是让人望而生畏的高危人群,他们的疯言疯语、肢体暴力,让人心惊胆战。然而,南京艺术家郭海平却坚信每个精神病人心里都藏着一个智者,如果能把他们天才的一面挖掘出来,你会发现那里就像一座花园。为了走近他们,和他们成为朋友,郭海平亲自住进精神病院三个月,并把画笔交到他们手上,教他们画画。十年间,郭海平共打造出两百多名“精神病画家”,让他们封闭的世界开了花,而他也被评为“感动南京”年度人物。   如果上帝忘记了打开那扇门,郭海平要做的就是轻轻推开一扇窗,让阳光注入这些病人的心里。   每个精神病人心中都隐藏着一座花园   30年前一个偶然的契机,郭海平爱上了绘画,经过数十年的辛苦磨炼,最终成为了一位画家。   2005年3月的一天,郭海平经朋友介绍认识了一位画友。他叫刘闯,五年前患有重度抑郁症,曾三次自杀未遂,多次出入精神病院。虽是精神病人,但刘闯却爱画画,他的画干净写意,色彩的运用也很大胆,有种超出常人的想象力。朋友希望郭海平能帮帮他,在绘画方面给他一些提点。哪知见面后,刘闯什么话也不说,只是低着头,偶尔露出几个意味深长的微笑。他的房间挂满了画,有些是人物素描,有些是油画,更多的是抽象画。临走前,刘闯突然冒出一句:“我是一个笑话,可谁能保证你们不是别人眼中的笑话。”郭海平觉得刘闯的这话特有生活哲理。   在随后的接触中,郭海平发现刘闯看似疯癫的外表下实际上藏着一个智者,透过他的画可以看到他的内心,那里干净纯洁。有人曾说:“每个艺术家心里都藏着一位精神病人。”郭海平觉得这话特别有道理。在之后的日子里,郭海平接触到了越来越多的精神病画家,他们的画让人感到震撼,有种病态但却特别的美,值得去慢慢品味。   2005年10月,在南京市美术馆的帮助下,郭海平策划了一场以“病”为主题的当代艺术展,并邀请了国内知名的27位当代艺术家围绕“病”这个主题进行自由创作,用自己的作品来表现出自己对“病”的感悟和理解。虽然这些画家的画件件都是精品,但郭海平总觉得这些作品缺少一丝“疯气”和癫狂,他希望能真正走进精神病人的内心,看看他们笔下的世界。   在朋友的帮助下,郭海平联系上南京祖堂山精神病院的院长,希望在院里成立一个“艺术工作室”,专门教这些精神病人学画画,以此平复他们的心情,慢慢治愈他们的心伤。没想到,老院长一口回绝了:“精神病患者和正常人不同,他们的行为举止都不受控制和约束,如果病人情绪波动较大,非常容易出现集体暴动,到那时就不是你我能控制得了的了。”   郭海平只能想尽办法去说服院长,他先后邀请国内多位知名的精神病科专家来到祖堂山精神病院论证调研。最终,院长被说服了:“我必须要把丑话说在前头,我给你一个月的时间,如果没有任何效果,或者病人情绪出现波动,那么这个艺术工作室立刻停止。”   2006年10月10日,祖堂山精神病院“艺术工作室”正式成立。在院方医护人员的帮助和支持下,郭海平将医院一间100平方米左右的病房改造成为一间临时的画室。郭海平为每一位病人发了一张纸和一支铅笔,告诉他们:你们可以在自己面前的白纸上随意画出你们心中的东西。   让郭海平印象特别深刻的是一位年轻的女孩,一连十多天,她到了画室,只是看着画纸不动。几次尝试交流失败后,郭海平试着引导女孩拿起画笔在纸面上画些什么,可是每次当郭海平拿起画笔引导时,他总是觉得女孩紧盯着自己手中画笔的目光,仿佛已经穿透了这支画笔这张白纸,到达了另一个境界。半个月后,女孩终于动了笔,画了一朵娇艳的野花,花上面甚至还能看见露珠,虽然色彩运用很生疏,但是却让人眼前一亮。第二天,女孩又在花的旁边添了块石头;第三天,石头成了一块墓碑;第四天,墓碑前面出现了一个小女孩,上面是蓝蓝的天……   郭海平被打动了,他把女孩的画仔细地装裱起来,送给了她。握着这幅画,一向沉默的女孩笑了。看着女孩的笑容,郭海平心里感到一种从未有过的满足感。   慢慢地,郭海平发现她的眼睛变得鲜活灵动,笔下的颜色也越来越丰富。一次,她画了大海,在旁边写道:“很想看看从海里看天会是什么颜色?”就这个问题,郭海平终于跟她找到了共同话题。聊着聊着郭海平发现,她只是把自己隐藏了起来,她喜欢沉溺在自己的内心世界,那里鸟语花香百花盛开,自有她的快乐所在。   一个月后,从200多名病人的作品中,郭海平选出了具有代表性的50幅画作,办了个小型的画展。模糊抽象的线条在郭海平的描述下不再生涩难懂,而是清晰地表现出每一位病人内心的挣扎困惑和对自由的渴望。院长在听完郭海平的讲解后,觉得郭海平坚持的这个观点对病人病情的控制与恢复有极大的帮助,同意将原有的一个月试用时间延长至三个月。   他们在“天上”,我们在地上   两个月后,病人的情绪都得到一定程

文档评论(0)

you-you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