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潍坊市2007-2008学年度高三语文上学期教学质量检测试题.docVIP

(山东省潍坊市2007-2008学年度高三语文上学期教学质量检测试题.doc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山东省潍坊市2007-2008学年度高三语文上学期教学质量检测试题

山东省潍坊市2007-2008学年度高三语文上学期教学质量检测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题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8页。 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座号、准考证号分别填写在答题卡及答题纸上。 3.选择题的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纸上。 4.非选择题写在答题纸对应区域内,严禁在试题纸或草稿纸上答题。 5.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和答题纸一并交回。 第1卷(36分) 一、(1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龟裂(jūn) 谂知(rěn) 搭讪(shàn) 量入为出(liàng) B.麻痹(pì) 皈依(guī) 炮烙(páo) 瞠目结舌(chēng) C.缱绻(quǎn) 包扎(zhā) 钤章(qián) 力能扛鼎(gāng) D.巷道(hàng) 狙击(jū) 浸渍(zì) 差强人意(chā)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部署 恢弘 计日程功 缄口不语 B.妥帖 坐阵 郑重其事 真知灼见 C.账目 悍卫 一筹莫展 和盘托出 D.发韧 陷阱 层峦叠嶂 美轮美奂 3.依次填入句中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嫦娥”奔月并成功地发回了月球表面的照片,实现了中国人几千年的奔月梦想,极大地 了全国人民的爱国热情。 ②夏目的黄昏,荷塘中漫起丝丝袅袅的水汽。一会儿,月亮升起来了,水汽在荷叶上、柳树间 成浓浓的一片。 ③林老年届花甲,退居二线后,每天遛遛鸟,打打拳,写写字, 就携二三老友,轻装简从,步山林,探溪源,尽享林泉之乐。 A.激励 凝聚 否则 B.激发 凝聚 不然 C.激发 凝结 否则 D.激励 凝结 不然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在久居内陆的人眼里,大海的一吟一荡都是诗。可从小就生长在海边的人,早已司空见惯了归帆片片、鸥影点点。 B.“勿以恶小而为之。”生活中一味地大行不顾细谨,不注重个人自身修养,小恶丛生,集腋成裘,必将铸成大错。 C.群山染翠,万壑流泉,芳草遍地,春水映天,杂花生树,燕语莺歌,江南的春天明媚宜人,秀色可餐。 D.林秀贞,一位普通的劳动妇女,有着如此令人肃然起敬的传统美德,一时间人言啧啧,交口称赞。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中国近日在台湾问题、伊朗核问题方面以实际行动表明自己的立场,毫不犹豫地拒绝了美国军舰的靠港要求,取消了大部分与德国的会谈日程。 B.经过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实地考察,并通过网络、手机短信、语音电话等方式,“青州劳务”和“临朐金桥劳务”被评为山东省首批驰名劳务品牌。 C.业内人士普遍认为,近阶段人民币升值趋势明显加快,无疑会对股市产生相应的影响,广大投资者应该根据目前的形势,适当调整投资战略。 D.北京奥运会的黑市门票已在网上非法销售。那些最初被允许一次性购买50张奥运门票的人,正在以超过票面l0倍以上的价格销售他们购买的门票。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9分) 项羽究竟死于何地 《太史公书》问世至今已两千年,随着这部巨著的流传,项羽自杀于乌江似是无疑的了。其实,这是历史上的讹误。项羽真正的殉难地不是乌江而是东城,即今安徽定远东南(距乌江约三百里)。 《史记·项羽本纪》论赞中就曾点明,项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只不过一般人不去注意这点罢了。《汉书·灌婴传》也记载:“项籍败垓下去,婴将车骑追项籍至东城,破之,所将卒五人共斩项籍。”那么,司马迁何以在《史记》中有“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舣船待”一段生动的描述呢? 这段描述仅为民间传闻,理由有三。一、项王垓下被围时已兵疲食尽,“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又“汉军围之数重”。当时,项羽已“自度不得脱”,又何以能忽而来到三百里之外的乌江呢?再说,项羽垓下之败,其势是急转直下的,纵乌江亭长有救籍之心,又何以会料事如神,预先舣船以待?二、《史记·项羽本纪》通篇叙事谨严而缜密,尤其是对战事的描述,双方渡江涉河、斩关夺隘时的地理形势,都能于回旋曲折之中,给人以条理分明、江山如望之感。东城之后却为何三百里沙场竟无所交待,情节亦淡然松驰了呢?司马迁只说“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巧借一“欲”字将流传在乌江的一段民间佳话与东城真实的血战情节缝缀弥合了。这就是江淮一带的专家、学者多年来频频质疑并作出种种臆度

文档评论(0)

1983xuesheng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