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整理】xyxt_jy0401.docVIP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2017年整理】xyxt_jy0401

临床执业助理医师考试辅导   血液系统        第 PAGE 8页 白血病 1.根据白血病细胞的成熟程度和自然病程   急性白血病(AL)   慢性白血病(CL)   2.根据主要受累的细胞系列划分   急性白血病(AL) 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ANLL)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   慢性白血病(CL)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   毛细胞白血病(HCL)   幼淋巴细胞白血病(PLL)      急性白血病   分类      M1(粒细胞未分化型)   BM原始细胞Ⅰ型及Ⅱ型占非红系细胞(NEC)的90%及以上。      M2(粒细胞部分分化型)   BM原始细胞Ⅰ型及Ⅱ型占NEC的30~89%,各 阶段单核细胞<20%,分化的粒细胞>10%。      M3 (早幼粒细胞粗颗粒型)   BM中颗粒增多的异常早幼粒细胞增生为主,在NEC中≥30%。      M4(粒-单细胞型)   BM中NEC的原始细胞>30%   原粒及以下各阶段粒细胞占30~80%   各阶段单核细胞>20%和/或外周血原粒细胞35×109/L。      M5(单核细胞型)   M5a(原始单核细胞型):BM中原始细胞≥80%   M5b: BM中原始细胞﹤80%。      M6(急性红白血病)   骨髓中幼红细胞≥50%,非红系细胞中原始细胞(Ⅰ型+Ⅱ型)≥30%   骨髓原红细胞胞体巨大,易见多个核和核分裂象      M7(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   原始巨核细胞≥30%   原始细胞增多,核呈圆形、深蓝,胞浆呈伪足状      MICM分型   细胞形态学(M)、免疫学(I)、细胞遗传学(C)、分子遗传学(M)相结合的分型。   1.M即FAB分型。   2.I根据白血病细胞表面免疫学标志进行的分型。   3.C白血病常伴有染色体改变。   4.M染色体改变引起基因特异变化。   临床表现      多数起病急,起病形式多样。   正常骨髓造血功能受抑表现:   发热和感染 是最常见的死亡原因之一,部位:以咽峡炎、口腔炎最多见,肺部感染、肛周炎和肛周脓肿也常见。   机制:NC减少和功能缺陷;免疫缺陷;皮肤黏膜屏障破坏;院内感染。   出血   发生率67%~75%;死亡率38%~44%。   部位:皮肤、阴道、鼻腔、口腔、眼底、颅内。   机制:   (1)血小板减少是最重要原因;   (2)血管壁损伤;   (3)凝血障碍:M3型最易致DIC;   (4)抗凝物质增多。   贫血   症状:面色苍白、疲乏无力、头昏和气促   机理:   (1)白血病抑制;   (2)无效红细胞生成;   (3)溶血;   (4)失血;   (5)抗代谢药物应用。      肝脾淋巴结浸润   肝、脾肿大:轻中度,但并非普遍存在;主要与白血病细胞的浸润及新陈代谢增高有关。   淋巴结肿大:约50%病人在就诊时伴有淋巴结肿大 (包括浅表淋巴结和纵隔、腹膜后等深部淋巴结)   多见于急淋。   骨骼、关节浸润   骨骼、关节疼痛:是白血病常见的症状,以儿童多见。发生骨髓坏死时,可引起骨骼剧痛。   胸骨下段局部压痛:对白血病诊断有一定价值。   眼部   粒细胞肉瘤(绿色瘤chloroma):由于骨膜受累,可在眼眶\肋骨及其他扁平骨的骨面形成,其中以眼眶部位最常见,可引起眼球突出、复试或失明   口腔、皮肤浸润   可有牙龈增生、肿胀   局部皮肤隆起、变硬、呈紫蓝色结节状、皮下结节、多形红斑、结节性红斑等   多见于急非淋M4和M5。   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   器官和组织浸润的表现:淋巴结和肝脾大多见于ALL;骨和关节疼痛和压痛,常有胸骨中下段压痛;粒细胞肉瘤(绿色瘤)常见于粒细胞白血病;齿龈和皮肤浸润以M4和M5多见;      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CNS-L)多见于ALL,常为髓外复发的主要根源;睾丸浸润多见于ALL,是仅次于CNS-L的髓外复发根源。   实验室检查   1.血象 白细胞可升高、正常或降低。超过100×109/L,称为高白细胞性白血病;有的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减少,低者可低于1.0×109/L,称为白细胞不增多性白血病。外周血分类幼稚细胞增多。常伴有不同程度的正常细胞性贫血和血小板减少。      2.骨髓象 骨髓增生活跃或极度活跃,原始细胞占非红系细胞≥30%,可出现裂孔现象。少数患者呈低增生性白血病。白血病性原始细胞常有形态异常,Auer小体见于ANLL。      骨髓象   是诊断主要依据,必做。多数病例有核细胞显著增生,以原始细胞为主,原始细胞或原、幼细胞占NEC≥20%。   其它如M2b以异常中性中幼粒为主

文档评论(0)

love8742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