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实践的含义: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活动。 2、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它可以把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 4、2008 年9 月25 日,我国成功地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F 型火箭将神舟七号飞船送人太空预定轨道。这一壮举主要说明 A .实践的客观性 B .实践的能动性 C .实践的历史性 D .实践的社会性 (1)邓小平的”黑猫白猫论:改革开放初期,我国经济落后,邓小平提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2)胡锦涛的科学发展观:20年以后,我国经济发展了,但是出现了新的问题,空气、水被污染,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城乡发展出现巨大差距等,怎么办?胡锦涛进行理论创新,提出“科学发展观”。 对亿万农民而言,“一号文件”是一份亲切的文件,有着特殊的意 义。某班组织学生对新世纪以来中央的7个“一号文件”进行了比较研究, 并进行了理性总结。 第一个 2004年 集中强调了农民增收问题 第二个 2005年 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第三个 2006年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第四个 2007年 发展现代农业 第五个 2008年 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 第六个 2009年 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 第七个 2010年 加大统筹城乡,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 研究结论:历次“一号文件”都针对中国农村改革发展实际情况,总 结了被实践证明是正确的重要认识,反映了农村改革的历史进程和前进 步伐。“一号文件”的发出,充分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生产 力的发展。 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事实胜于雄辩。用事实说话。 名言评析: 思考:人们对宇宙的认识目的何在?这说明了什么哲学道理? 镜头四:走进社会 人们根据万有引力规律和宇宙速度将人造地球卫星、宇宙飞船、航天飞机等送上了太空,为人类探索宇宙奥秘的科研活动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结论: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认识从实践中来,最终还要回到实践中去, 指导实践活动。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实践及其特点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来源 目的、归宿 动力 检验标准 含义 基本形式 特点 知识梳理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2)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3)实践是检验认识 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4)是认识的最终目的 (1)正确的认识对实践 有巨大的指导作用; (2)错误的认识则会把实践引向歧途。 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 实践 认识 基础 反作用(双重作用) 方法论要求: 1、树立实践第一的观点,自觉参与实践活动。 2、重视认识的反作用,重视科学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原理: 请运用实践的观点分析该班学生的研究结论。 综合探究: 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和归宿 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七个“一号文件” 的发出,体现了 党对“三农”问题 认识的不断深化, 这说明实践是认 识发展的根本动力。 实践是认识的 来源 * 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 探究一:榴莲好吃吗? 1、实践的含义是什么? 2、实践有哪些特点? 3、实践的基本形式有哪些? 学习目标(5分钟完成) 1、实践的含义 一、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性活动。 注意 3点: 实践的主体: 人 实践的对象 自然界 人类社会 非纯主观思维活动 1、凡是实践都是以人为主体、以客观事物为对象的 物质性活动。(不是纯主观的思维活动) 2、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它可以把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 以下各项中属于实践活动的是( ) 1、深圳市龙岗区同乐河污染治理规划 2、深圳市龙岗区同乐河污染治理 3、大猩猩用树枝钩食白蚁 2、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 3、老师讲课 4、修建长江三峡水利工程 5、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 6 科学家到南极进行科学考察 判断:下列活动中哪些是实践活动。 生产实践 变革社会的实践 科学实验活动 2、实践活动的三种基本形式 (最基本的) 教育实践 实践主体 实践手段 实践对象 教师讲课 (1)客观物质性 实践主体: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的具有实践能力的人。 实践对象:主体(人)所要探索和改造的对象。自然、社会、人类。 实践手段:主体(人)活动中所使用的工具,包括物质型和智能型。 2、实践的基本特征: 为何修建青藏铁路? 这与燕子筑巢有何本质不同?这说明实践具有什么特点? 从孙中山时期就提出修建青藏铁路的设想,为何至今才变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