磷系阻燃剂的研究进展剖析.ppt

  1. 1、本文档共1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磷系阻燃剂的研究进展剖析

磷系阻燃剂的研究进展 姓名:XXXX 专业:XXXXX 能够增加材料耐燃性的物质称为阻燃剂。 阻燃剂是提高可燃性材料难燃性的一类助剂。 它们大多数是元素周期表中第Ⅲ、Ⅴ、Ⅶ族元素的化合物。如氮、磷、锑、铋、氯、溴、硼、铝化合物,其中最常用和最重要的是磷、溴、氯、锑、铝。阻燃剂应具备的条件: ①不损害材料的物理机械性能;②具有耐候性及持久性;③无毒或低毒;④价格低廉。 阻燃剂 我国的阻燃剂以卤系阻燃剂为主,占整个阻燃剂的80%以上。但是在1986年瑞士的研究机构发现了卤系阻燃剂的二噁英(Dioxins)问题,即多溴二苯醚及其阻燃的高聚物在510℃~630℃下热分解产生有毒的多溴二苯并二噁烷(PBDD)和多溴二苯并呋喃(PBDF),这就给卤系阻燃剂的发展带来严峻的挑战,并促使研究人员去开发低卤无卤新产品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磷系阻燃剂的用量因此获得高速增长,1993年日本磷系阻燃剂消耗量为0.931万t,而1995年则达1.97万t,增长了1倍多[5]。美国1993年消耗量为0.7716万t,而1998年则达5.7658万t,增长了近6.5倍。 磷系阻燃剂大都具有低烟、无毒、低卤、无卤等优点,符合阻燃剂的发展方向,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阻燃剂的分类: 卤系阻燃剂 磷系阻燃剂 氮系阻燃剂 磷-卤系和磷-氮系阻燃剂 1.按所含阻燃元素 2.按组分的不同 无机盐类阻燃剂 有机阻燃剂 有机、无机混合阻燃剂 3.按使用方法 添加型阻燃剂 反应型阻燃剂 阻燃剂的阻燃机理 材料燃烧的三要素:可燃物、氧、热。(加热阶段、降解阶段、分解阶段、点燃阶段、燃烧阶段) 阻燃机理有多种,以下分叙五种: 1、保护膜机理:?玻璃状薄膜 ?隔热焦碳层 2、不燃性气体机理:阻燃剂能在中等温度下立即分解出不燃性气体,稀释可燃性气体和冲淡燃烧区氧的浓度,阻止燃烧的发生。 RX △ R· + X· X· + AH HX + A· 3、冷却机理:能使聚合物材料的固体表面在较低温度下熔化,吸收潜热或发生吸热反应,大量消耗热量,从而阻止燃烧继续进行。 2Al(OH)3 250℃以上 Al2O3 + 3H2O – 300kJ/mol 4、终止连锁反应机理:阻燃剂的分解产物易于活性游离基作用,降低某些游离基的浓度,使作为燃烧支柱的连锁反应不能顺利进行。 HO? + HX X? + H2O X? + RH R? + HX 5、协同作用体系:阻燃剂的复配是利用阻燃剂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而提高阻燃效能,称为协同作用体系。 阻燃剂的用量及使用要求 用量:阻燃剂的用量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他与阻燃剂、聚合物、使用方法、阻燃性能等几个方面有关。单独使用时,磷的阻燃效果最好,溴比碘好,排在第二。 使用要求:加工成型对阻燃剂的要求、聚合物制品对阻燃剂的要求、阻燃剂本身的要求等 阻燃剂的应用 如:聚氨酯材料(聚氨酯硬泡、软质聚氨酯材料)等 磷系阻燃剂 1 磷系协同型阻燃剂:磷—卤系和磷—氮系 2 膨胀型阻燃剂 3 多功能阻燃剂 4 红磷 1 磷—卤系阻燃剂    磷—卤型阻燃剂是一类含卤较低的阻燃剂,其协同阻燃作用已被许多实验所证实。燃烧时能产生聚偏磷酸、三卤化磷、三卤氧磷等,它们相互作用,覆盖于聚合物表面以隔绝空气,从而发挥了凝聚相和蒸气相阻燃作用。 2 磷—氮系阻燃剂    由于磷—氮之间的协同与增效作用,使得这类阻燃剂显示出了良好的阻燃性能,且发烟量小,有毒气体生成量少,被认为是今后阻燃剂发展的方向之一。其主要包括如下三类:    ①磷酸盐(酯)类如聚磷酸铵(APP)、季戊四醇三聚氰胺磷酸酯(也是优良的大分子膨胀型阻燃剂)等。    ②聚磷酰胺类。    ③磷腈聚合物。 采用微胶囊化技术对APP进行包覆处理可提高其热稳定性和耐水性。 3 膨胀型阻燃剂    膨胀型阻燃剂也是以磷、氮为主要成分的阻燃剂。含有这类阻燃剂的聚合物受热可分解出不燃性气体,如氨气、水蒸气等,使体系发泡膨胀,生成海绵状的炭质泡沫层,起到隔热、隔氧、抑烟、防止产生熔滴作用。它必须要由以下三种主要成分构成:    ①炭源(成炭剂):多为富含碳的多元醇类化合物,例如淀粉、蔗糖、糊精、季戊四醇、二季戊四醇、乙二醇、酚醛树脂等。该成分的效果主要取决于它的含炭量和羟基数目。    ②酸源(脱水剂):多为无机酸或能在燃烧加热时原位生成酸的盐

文档评论(0)

ee8887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