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生物教学论核心笔记剖析
生物教学论核心笔记 教材与参考书 使用教材: 刘恩山:《中学生物学教学论》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8 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 必读书目: 1. 高等师范院校新世纪教材 陈继贞、张祥沛、曹道平编著:生物学教学论》 科学出版社 2003.9 2.汪忠:《生物新课程教学论》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6 3.《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 4.高初中生物新课程教材 参考书目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实验)》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年7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 《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年4月 汪忠 刘恩山《 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解读》(实验稿)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年5月 刘恩山 汪忠 《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解读》(实验稿) 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4年3月 王永胜《生物新课程教学设计与案例 》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6 关文信:《新课程理念与初中生物课堂教学实施》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5 冯 莉:《体验生物科学探究》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6 相关杂志 华东师范大学:《生物学教学》 陕西师范大学:《中学生物教学》 南京师范大学:《中学生物学》 北京师范大学:《生物学通报》 合肥市科学技术协会:《生物学杂志》 生物报社:《生物报》 学习与参考网站 人民教育出版社 中国基础教育21世纪网 / 中国中小学教育教学网 / 高中生物资源索引 / 中学生物教学资源网 / 中国生物新课程网 / 生物百花园 / 高中试卷网 / 生物新课程网 广州生物教研网 新课程教育网 课件交流中心 生物报 / 中国生物教学网 / 相关论坛 人教生物论坛 k12生物论坛 /bbs 中国生物教学网论坛/bbs 中国生物新课程网论坛 中国生命科学论坛 中国生物论坛 /bbs 生物学教学论坛: 绪 论 一、中学生物学教学论 (一)生物教学论的概念 “中学生物学教学论”是高等师范院校生物学教育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课。 课程目的:培养学生从事中学生物学教育工作所必备的一些专业技能和持续发展自身专业素养的基本能力。 “中学生物学教学论”是由生物学、教育学、心理学和教育技术学等诸多学科相互交叉、相互渗透形成的,兼有文理学科特点的学科课程,课程内容主要涉及中学生物学教学的基本规律、教学手段及方法。 生物教学论 生物教学论是专门研究生物学教学各方面问题、探讨生物学教学理论、教学规律以及寻求最优的教学途径与方法的一门应用性理论科学 (二)生物教学论的发展 二、中学生物教师的任务与岗位要求 一个教师要胜任当代中学生物学教师工作,首先要有坚实的生物学专业知识和实验技能为基础,同时还要具备和不断提高以下几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1、理解中学生物学课程的性质和价值 2、理解生物科学和技术的本质和特征 3、掌握学生的学习规律和学习特点 4、能够使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5、能够利用多种评价方式来反映学生的进步 6、专业素养的持续发展 三、时代的发展对生物学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四、对本课程的学习建议 1、角色的转变 2、主动参与 3、充分利用学习资源 中学生物学课程 第一节 中学生物学课程的性质、价值和地位 一、生物学课程的性质和地位 1、属于学科课程 2、属于科学课程 3、属于技术课程 二、生物学课程的价值 三、中学生物课程的设置 中学生物课程的设置是指生物学课程开设的学段、课程形式、课时要求 第二节 中学生物学课程 一、课程概述 各国课程改革的共同趋势 1、调整课程培养目标 世界各个国家课程改革的核心都是调整培养目标、都把目标指向学生的发展,以能力和个性发展为核心。使现在的学生成为未来社会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公民。 2、课程内容重视综合性和现实性 关注学生的经验、强调学科之间的联系、强调学科的思想方法、强调知识与学生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 3、课程管理的民主化与规范化 课程管理实行多级管理体制 4、课程实施中强调师生作用 高度重视学生的主动参与、亲自探究、动手操作。强调学生的体验、感受、实践,强调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5、课程评价多元化 实施多元评价,充分发挥评价的正确导向作用,发挥评价在促进学生潜能、个性、创造性等方面发展的作用,使每一个学生具有自信心和持续发展的能力。促进生生共同发展。 二、我国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 我国本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一次全面而深刻的教育变革,涉及三个方面:课程内涵的丰富;课程理念的演进;课程制度的变迁 追求目标: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5至2030年中国报废汽车回收拆解行业市场运行现状及投资规划建议报告.docx
- Unit 2 What do you like about your family Period 1 Ready Go & Sound 教学设计 沪教版(2025)二年级英语上册.docx VIP
- 食品添加剂 甲醇钠标准2023年.docx VIP
- 高一语文上学期《乡土中国》-差序格局教学课件.pptx VIP
- 企业安全生产检查标准化表格.doc VIP
- 中成药的临床合理应用试卷含答案.docx
- 《HIV病毒与艾滋病》课件.ppt VIP
- 第二单元第1课《因地制宜》课件-2025-2026学年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pptx VIP
- 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NYT2148-2012.pdf VIP
- 世界少年奥林匹克数学竞赛(中国区)选拔赛省级选拔模拟卷(三)三年级试题(含解析)2025年5月夏季.docx VIP
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