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力的分解教学设计2
力的分解教学设计2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分力及力的分解的含义。
2、理解力的分解的方法,会用三角形知识求分力。
3、会用力的分解的方法分析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4、能够区分矢量与标量。
5、会用三角形定则进行矢量相加
过程与方法
1、强化”等效替代”的思想。
2、培养观察、实验能力。
3、培养运用数学工具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4、培养用物理语言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分析日常现象,培养学生探究周围事物的习惯。
2、培育学生发表见解的意识和与他人交流的愿望。
教学重点
1、会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分力,会用直角三角形知识计算分力。
2、会分析日常生活中与力的分解相关的问题。
3、会用三角形定则成合矢量
教学难点
1、分力与合力的等效替代关系。
2、根据力的实际作用效果进行力的分解。
教学方法
分析日常现象,提出问题,引导探究,实践体验,讨论交流,用物理语言描述出力的分解的方法
教学用具:
铅笔,细线,钩码,小车,薄塑料板,多媒体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教师活动:复习提问什么是合力、分力、力的合成;力的合成所遵守的法则是什么?
合力与分力的关系怎样?
学生活动:思考并回答教师的问题。
点评:复习上节课所学的有关力的合成的知识,引入新课题――力的分解。
进行新课
1、力的分解
教师活动:利用多媒体展示耙的示意图和工作图,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并讨论:
1、斜向上对杆的拉力F产生了什么效果?
2、这样的效果能不能用两个力F1和F2来实现?方向怎样?
3、F1和F2与 F产生的效果是相同的,那么能个能用F1和F2来代替F呢?
学生活动:通过阅读课文。观察示意图,讨论;在教师的引导下,回答问题。
1、一个效果是使耙克服泥土的阻力前进,另一个效果是把耙向上提。
2、一个水平的力F1使耙前进,一个竖直向上的力F2把耙向上提。
3、可以。
点评:通过实际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出渐进的问题,培养学生在实际问题中发现问题,用物理语言解决问题的能力;并逐步引入本节的内容。
教师活动:教师总结引导:
1、F可以用 F1和 F2来代替,F1和 F2就是力F的分力。求一个力的分力叫做力的分解。
2、而F1和F2的合力就应该是F。这说明力的分解和力的合成是怎样的关系?
学生活动:这说明力的分解是力的合成的逆运算。
点评:归纳问题,让学生注意前后知识的连贯性。
教师活动:既然力的分解是力的合成的逆运算,那么力的分解也必然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即把一个已知力F作为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那么,与力F共点的平行四边形的两个邻边,就表示力F的两个分力。而我们知道一条对角线可以做出无数个平行四边形,那么在进行力的分解的时候,可以有无数组解。
但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能不能随意分解呢?
学生活动:讨论、思考
点评: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教师活动:用铅笔、绳套、钩码组成一套演示力的分解的实验装置,绳套一端系在食指上,一端系在铅笔末端,铅笔的顶端顶在掌心上。在铅笔末端悬挂钩码,体会食指和掌心受力的情况,以体验拉力产生的效果,揣摩分力的方向。
学生活动:学生积极配合,认真完成实验。
点评: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教师活动:同学们经过亲身体会,讨论以下问题:
1、食指和掌心有什么感觉?
2、这种感觉说明铅笔末端悬挂钩码后产生的拉力产生了怎样的效果?
3、若用两个力来代替悬挂钩码后产生的拉力,这两个力的方向怎样?
4、这两个力与悬挂钩码后产生的拉力的效果是相同的,那么能不能用这两个力来代替那一个力呢?
5、这两个力与悬挂钩码后产生的拉力是什么关系?
学生活动:学生通过亲自动手,亲身体会,讨论问题结论:
l、食指有被拉伸的感觉.掌心有被刺痛的感觉。
2、一个是拉伸细线,一个是压紧铅笔。
3、一个沿细线方向向外,一个沿铅笔向里。
sp;?? 4、可以。
5、这两个力是悬挂钩码后产生的拉力的分力。
点评:通过实际操作和亲身体会,培养学生用物理语言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活动:教师引导学生思考;
l、悬挂钩码后产生的拉力可以怎样分解呢?
2、为什么这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全过程造价咨询投资控制目标承诺及保证措施.pdf VIP
- 牛津深圳版五上Unit 9 Around the city 第二课时课件.pptx
- 信息安全数学基础(第二版)裴定一课后习题答案.pdf
-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的职业生涯规划 (修正).pptx VIP
- 2022年11月中日友好医院2022年应届毕业生公开招聘(一)笔试参考题库+答案详解.docx
- 三维激光扫描仪使用手册faro scene lt.pdf
- 名著阅读《西游记》练习试题(含答案).pdf VIP
- 华为H12-891 V1.0 HCIE-Datacom认证考试题库资料大全-下(多选、判断题汇总).pdf
- 医学电子书包考试找答案.pdf
- 物业起诉业主不交物业费官司超完美答辩状.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