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城概况.docVIP

  1.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襄城概况

襄城概况    ?? 襄城县,春秋时期称“氾邑”、“氾城”;公元前540年,东周春秋时期楚灵王在氾之西北筑新城,东周帝王周襄王避难曾居氾,故名“襄城”。秦统一六国后,设襄城县,属颍川郡;自唐贞观元年(627年)改属许州,后历代相沿;1949年7月隶属许昌行政区,1986年改属平顶山市,1997年8月,经国务院批准又划归许昌市管辖。   襄城县旅游资源丰富。俗语所言“大水冲了龙王庙,一家人不识一家人”,说的就是姜庄乡庙坡村东头儿的龙王庙(此地有四个巨石镇庙)。境内古迹名胜遍布,《史记》里“黄帝采首山之铜铸鼎”的记载在今天首山脚下乾明寺内确有印记,可为稽考;奇秀幽古的紫云山风景区辖“九山十八峰五湖一条河”,且因明代户部尚书李敏在此设立的紫云书院而更加地称名于世;始建于唐武德年间的“中州第一禅林”乾明寺规模庞大,巍巍壮观;声名远播的道教圣地柏宁岗五岳庙,香客如潮,商贾云集;“内城外廓”风格的古城建筑内矗立着两千多年前的春秋古城墙和瓮城建筑,倘若身临其境,则使人仿佛回到了远古时代;呈带状分布的汝河游览区风景秀丽,如入画中。如今,襄城旅游业已初步形成了“一山、一水、一庙、一寺、一古城”的五大景区格局,其发展前景极为广阔。 ?? 襄城风景 襄城境内,北汝河、颍河等16条河流纵横交错,贯穿全境,地下水资源极为丰富,煤、石油等矿藏储量大而品质高。气候温和,土地肥沃,盛产粮、烟、蔬菜、瓜果,种类繁多,尤以烟叶种植历史久远,闻名全国,有“金襄”之称。毛泽东等多位党和国家领导人曾莅临视察,赞誉、勉励有加,“烟叶王国”之美名誉满神州。   襄城县区位、交通优势明显。自古扼南北道路要冲,通东西舟楫之便,素有“九省通衢”之称。南距煤城平项山20公里,北距古都许昌40公里,东距内陆特区城市漯河45公里,境内铁路纵横交错,四通发达。漯宝、平禹铁路贯穿境内,东接京广,北通陇海,西连焦枝。G311线、S329线、豫20线、S103线等国道、省道呈米字形交汇县城,许平南高速公路穿境而过,全县乡、村公路全部开通,交通便利,信息通达,投资8.2亿元的首山一矿、投资5.6亿元的襄城火电厂等一批重点工程相继开工,全县出现了热气腾腾发展经济的大好局面,形成了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的浓厚氛围。   而今,襄城县改革开放和招商引资的步伐在不断加大,日新月异的城市建设,区位交通的明显优势,独特优惠的投资环境,使襄城这块热土正焕发出空前的活力。在这片充满希望,蕴育商机的土地上,热情好客的襄城人正敞开胸怀,广纳中外有识之士,共图大计,共谋大业,同创更加美好更加辉煌的明天。   邮编:461700 代码:411025 区号:0374 拼音:Xiangcheng Xian 编辑本段襄城历史   襄城县历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时代,已有先民在此狩猎农耕,襄城周朝春秋时名“汜”,郑地。周襄王姬郑十六年居于汜,公元前540年,襄城属楚,楚灵王在汜之西北隅筑新城,因周襄王曾居此,故名“襄城”。 襄城县 本数据来源于百度地图,最终结果以百度地图数据为准。   战国时期,襄城居秦、楚、韩、魏之间,隶属迭更。迨秦统一,设襄城县,并在城颍设颍阳县,属三川郡,西汉初改属颍川郡。王莽新政时,改襄城为“相城”。东汉恢复襄城原名。三国时属魏。西晋仍置襄城郡。东晋咸康二年(336年)废襄城郡,还并颍川。北魏又置襄城郡。太和十一年(487年),析襄城之首山,高阳山以南至滍水设高阳县,隶属汉广郡。东魏武定六年(548年),广州治所迁襄城。北周改襄城郡为汝州。大业三年(607年)废汝州,襄城仍属颍川郡。唐武德元年(618年)置汝州于襄城,领汝坟、期城县。贞观元年(627年)废汝州及汝坟、期城二县,汝坟原襄境归襄城县,属许州。开元四年(716年)属仙州(治今叶县)。开元十六年(738年)废仙州,还属许州,是年,又改属汝州(治今临汝)。开元二十八年(740年)再属许州。天宝七年(748年)属临汝郡。乾元初改属汝州。大历四年(769年),又以叶、襄置仙州,次年州废,仍隶汝州。五代时,后梁属许州,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均属汝州。北宋仍属汝州,隶河南道。至道三年(997年)属京西路。元丰六年(1083年)属京西北路。金初属汝州,隶汴京路。太和七年(1207年),改属许州昌武军,隶南京路。至元二十五年(1288年)属许州,隶汴梁路。明属许州,隶开封府。清雍正二年(1724年),升许州为直隶州,十二年又升为许州府,乾隆六年(1741年),仍复许州为直隶州,县均属之。   民国3年(1914年),襄城县属河南开封道。民国14年(1925年),直属河南省政府。民国21年(1932年),属河南省第五行政区(治许昌)。1947年12月12日,襄城县解放,次年1月,隶属豫陕鄂边区,旋划归豫西第五行政区。1949年7

文档评论(0)

wangz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