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赤壁地名文化1000字
赤壁地名文化1000字 赤壁 作者: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这是一首很著名的七言绝句“赤壁”或者“折戟”是真是假,这并不重要,关键在于以此引出对古代这一著名的战争,从而借此抒发心头之感。 1、赤壁简介: 赤壁,地名,东汉献帝十三年(208年)周瑜大败曹操处,现在湖北省赤壁西北长江南岸。这首诗是作者经过赤壁这个著名的古战场,有感于三国时代的英雄成败而写下的。诗以地名为题,实则是怀古咏史之作。 2、赤壁之战: 发生于汉献帝建安十三年(208)十月的赤壁之战,是对三国鼎立的历史形势起着决定性作用的一次重大战役。其结果是孙、刘联军击败了曹军,而三十四岁的孙吴军统帅周瑜,乃是这次战役中的头号风云人物。 3、这是诗人杜牧对历史上兴亡成败的关键问题发表自己的议论,是一首明显带有史论特色的咏史作品。 注解 1、折戟沉沙:断了戟没入沙中;戟:一种武器。2、东风:东吴以火攻攻打西面的曹营要借助东风。 3、周郎:周瑜,吴军统率。4、二乔:吴国二美女,大乔嫁给吴国国君;小乔嫁给周瑜。 译文 断戟沉没泥沙中,六百年来竟未销熔;自己拿来磨洗,认出是赤壁之战所用。 假使当年东风不给周瑜的火攻计方便;大乔小乔就要被曹操锁闭在铜雀台中。 赏析 战,周瑜火攻,倘无东风,东吴早灭,二乔将被虏去,历史就要改观。诗的构思极为精巧,点染用功。4.诗人对历史的评价因何而发? 沉沙之折戟。 5.诗人是怎样评价赤壁之战的? 不以成败论英雄。认为赤壁之战的胜利,不过是借助东风而已,有很大的偶然性,否则就会有相反的结果。 6.“二乔”在诗歌中指代什么?这样写有什么意义? “二乔”形象地代表东吴的命运。诗人假设东吴败亡, 不写山河破碎, 生灵涂炭,而写二乔入魏供使,不仅以小见大地说明战争之利害,而且极其耐人寻味。虽是史论,却赋予具体形象,可见诗人创作之高明。 7.前后各两句在表达上有什么不同?有什么内在联系? 前两句是叙事,后两句是议论。由叙事引发议论 8、诗歌的主旨? 抒发怀才不遇的苦闷。 9、《赤壁》开头为什么从一把很不起眼的折戟写起,这样写有何作用? 提示:这一把折戟与古代战争有联系,很自然地引起后文对历史的咏叹。其作用主要不在于作为诗的引导,它本身也蕴含着强烈的意念。沙里沉埋着铁戟,点出此地曾有过历史风云。折戟沉沙而仍未销蚀,又发出岁月流逝物存人非的感慨。凡是在历史上留下过踪迹的人物、事件,常会被无情的时光销蚀掉,也易从人们的记忆中消逝,但又常因偶然机会被人记起。正由于发现了这把铁戟,使诗人无法平静,因此他要磨洗并辨认一番,发现原来是“前朝”——三国赤壁之战时的遗物。从而为下文作铺垫。 10、全诗最精彩的最后二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提示:最后两句曲折地反映出他的抑郁不平和豪爽胸襟。诗人慨叹历史上英雄成名的机遇,是因为他自己生不逢时,空有才能而不得施展。还有另一层意思: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总会有所作为,显示出一种逼人的英气。 篇二:地名文化 漫谈地名 生活中,人们每时每刻都在接触着地名,地名代表着信息、代表着历史、代表着文化、代表着一个地方的各种各样的东西。 沧桑留痕话金陵 南京,这座山环水抱、钟灵毓秀的古城,在漫漫历史长河中, 历经沧桑,已经写下了几千年的文明史,赢得了与北京、西安、洛阳等古都齐名的美誉,成为名闻中外的历史文化名城。从南京丰富多彩的称谓中,人们约略可以看出其发展演进的轨迹和在中国历史上的独特地位。 金陵——南京的第一个称谓 在传说中的黄帝时代,南京属于江南地域;到传说中的尧、舜、禹时代,南京则属古“九州”中的扬州。西周时代,南京所在的江南,时为吴伯周章的封地。公元前495年的春秋时期,吴王夫差在今南京市朝天宫后山设立冶城,铸造兵器。 吴越之争以吴国灭亡而告终。公元前472年,越王勾践令范蠡筑城于今南京中华门外长干里,这是在南京地界建造的最早的一座城池,后人称它为“越城”。 南京城的历史由此开始。越城兴建之时,正值我国历史开始进入群雄剧烈兼并的战国时期。战国初年,越国本想征服楚国,结果反被楚国打败。楚国征服越国后,“尽取吴故地,东至于浙江”,置江东郡。今南京地区,当时就在江东郡的辖区之内。 楚威王熊商欲借长江天堑为屏障以图谋天下,遂于公元前 333年在峭立江边的“石头”(令四望山)建城,置金陵邑。从这时开始,南京才有“金陵”之名,这是南京的第一个称谓。 东汉未年,孙权在江东积极扩张势力,在金陵邑的基础上修城,“用储军粮、器械”,这就是著名的石头城(又称石首城)。 秦时的秣陵县和汉时的丹杨郡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实行郡县制,把全国分为36郡,金陵地属鄣郡,后又一度改属会稽郡。 在楚汉战争期间,刘邦为了笼络部下,先后分封了七个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