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分级开挖超深基坑围护桩与工程桩分级复合支护施工工法 山西太行建设开发有限公司,山西宏厦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白山巍、王惠荣、李海涛、董拥梅、王永星 1、前言 , 2、工法特点 2.4 工法通过合理重复利用围护体系,减小地下室外墙与配筋,土方分级开挖,最大限度的利用现有空间,减少深基坑内土方的倒运次数,减小地下工程投资 2.5 本工法还可配合使用锚杆支护,对基坑周围土体具有加强作用,可显著提高其稳定性,具有支护成本较低、施工速度快、劳动强度小等特点,可明显改善作业环境和安全生产条件。 3、适用范围 本工法适用于工程适用于分级开挖 4、原理 图4 分级开挖围护桩与工程桩分级复合支护示意图 5、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 5.1 施工工艺流程 如图 图5.1 施工工艺流程图 5.2 操作要点 5.2.2钻孔灌注桩施工要点 10cm以内,此时清孔完成,可浇注混凝土。 6 现场混凝土浇筑采用串筒,遇见地下水时采用导管。浇筑混凝土时应连续进行,分层高度以捣固的工具而定。混凝土浇筑到桩顶时,应适当超过桩顶设计标高,以保证桩顶标高符合设计要求。 1m。导管内首批水下混凝土与泥浆用隔水栓隔开,隔水栓预先用钢丝绳悬吊在混凝土漏斗下口,当混凝土装满漏斗时,将隔水栓拔出,混凝土即在重力作用下沉至孔底,排开水(泥浆),埋住导管口,完成封底。随着灌注连续进行,及时提拔导管,混凝土灌注应连续进行,不能停止,中途停歇时间不得超过30min。 在灌注将近结束时,在孔内注入适量的水使孔内泥浆稀释,有效排出泥浆,加大导管内外的压力差,保证灌注效果。 7 在后注浆施工中,注浆泵将浆液通过预埋在桩身中的注浆管,向桩端地层均匀地注入,当注浆压力达到规定值时,停止注浆。 5.2.3分层开挖施工要点 排桩施工完毕,桩体达到设计强度100%后,基槽开挖到承台连梁底位置,清除多余桩头,清理连接面的残渣、浮土,在承台连梁底部铺筑垫层,而后弹出中线,经验线后方可安装钢筋,封闭模板,浇筑承台连梁混凝土基槽土方开挖前必须对桩基及承台连梁进行抗压试验,确保混凝土强度达到100%后方可开挖。 图5.2.3-4 分层、分段开挖 挖到设计标高时应及时封底,这样能有效的防止基坑侧壁的变形,严禁暴露时间过长,基坑侧壁做挂网防护。如图5.2.3-5、5.2.3-6所示。 图5.2.3-5 基坑封底、内部结构施工 5.2.2-6 挂网防护 5.2.4基坑变形观测要点 本工法的核心技术为“工程桩兼支护桩分级复合支护”,将支护结构作为主体结构的一部分,针对超深基坑一般开挖深度大于10m,依据《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中4.2.1基坑工程分类标准划分,属于一级基坑,基槽开挖时应按规范要求实施基坑工程监测。 1 基坑工程现场监测的对象应包括: 1)支护结构 2)基坑底部及周边土体 3)周边建筑 4)周边重要的道路 2. 监测点布置 1)围护墙或基坑边坡顶部的水平和竖向位移监测点布置 应沿基坑周边布置,周边中部、阳角处应布置监测点。监测点水平间距不宜大于20m,每边监测点数目不宜少于3个。水平和竖向位移监测点宜为共用点,监测点宜设置在围护墙顶或基坑坡顶上。 2)围护墙或土体深层水平位移监测点 宜布置在基坑周边的中部、阳角处及有代表性的部位。监测点水平间距宜为20m~50m,没变监测点数不应少于1个。 3)围护墙内力监测点 应布置在受力、变形较大且有代表性的部位。监测点数量和水平间距视具体情况而定。竖直方向监测点应布置在弯矩极值处,竖向间距宜为2m~4m。 4)围护墙侧向土压力监测点 应布置在受力、图纸条件变化较大或其他有代表性的部位;平面布置上每边不宜少于2个监测点。竖向布置上监测点间距宜为2m~5m,下部宜加密;当按土层分部情况布设时,每层应至少布设1个测点,且宜布置在各层土的中部。 5)基坑内地下水位水位监测点 宜布置在基坑中央和两相邻降水井的中间部位;当采用轻型井点、喷射井点降水时,水位监测点宜布置在基坑中央和周边拐角处,监测点数量应视具体情况确定。基坑外地下水位监测点应沿基坑、被保护对象的周边或在基坑与被保护对象之间布置,监测点间距宜为20m—50m。水位观测管的管底埋置深度应在最低设计水位或最低允许地下水位之下3m~5m. 3 监测报警 基坑工程监测必须确定监测报警值,监测报警值应满足基坑工程设计、地下结构设计及周边环境中被保护对象的控制要求。监测报警值应由基坑工程设计方确定,或根据土质特征、设计结果以及《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要求确定,见表5.2.4。 表5.2.4 一级基坑及桩基支护结构检测报警值 序号 监测项目 支护结构类型 一级基坑 累计值 变化速率(mm/d) 绝对(mm) 相对基坑深度(h控制值) 1 围护墙(边坡)顶部水平位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