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梳篦工艺传承与发展之我见.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常州梳篦工艺传承与发展之我见

常州梳篦工艺传承与发展之我见 陈蕾(PB0410210007) 【摘要】:常州梳篦工艺有着悠久的历史,梳篦具有日用、装饰与健身的功能,有着独特、缜密的制作工序,并彰显地域文化、体现民众智慧。但由于时代的发展、市场经济激烈的竞争,导致常州梳篦传统工艺产业的现状很严峻,呈现衰退趋势,因此本文提出以产品系统设计理念对梳篦产业作全面改造的构想和通过政府采取的优惠政策来重振常州梳篦产业。 【关键词】:梳篦;梳篦工艺;传承与发展 梳篦之于常州,有太多太多的回忆与辉煌。有一些留在了古往今来的诗文谚谣中,比如清朝乾隆年间的《常州赋》云:“削竹成篦,朝京门内比户皆为。”《光绪武进阳湖县志》“土产类”中记载“城西男妇多业此者”。民谣唱道:“宫梳名篦,情同伉俪;延陵特产,花开并蒂”。有一些则成为已经逝去的常州的一部分,甚至没有影像,只有想像,比如明代常州的西郊八景之一“文亨穿月,篦梁灯火”。还有的确实凝固下来,但少有人真正关心,比如“木梳路”“篦箕巷”。 “宫梳名篦”是常州乡俚民间传统手工制造的一对源远流长、工艺精湛的地方特产,它随着古代人类文明的出现应运而生,随着民间工匠的传承一代一代发展,在人类社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飞跃中成为一种有形的物质民俗。 中国民间文化的领域是非常宽广的,常州梳篦只不过是其“经济的民俗”中的“民间工匠的民俗”之一,它又与“社会的民俗”、“信仰的民俗”、“文艺的民俗”相交织,形成了从生产到生活、从物质到精神、从思想到行为、从口头到文字的多元化特色文化内涵。 一、历史悠久,乡土奇葩——常州梳篦工艺的传承 梳篦,民间俗称木梳、篦箕。若论梳篦起源的先后,应该是先有梳子、后有篦箕。大凡人类在原始社会,不管男女老少,都是披头散发的,他们在游牧耕植的生息繁衍过程中,逐步开化,慢慢地对披盖在面庞上的乱发和胡子感到不适,于是用手指撩撩抹抹,所以人的手就是原始的“栉具”。直至如今,人们在交谈中,还经常把手说成是“五指梳”。出土文物证实: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人们便按照手的模样仿制了“五齿梳”。当然,史前梳子也发现有十九齿、二十齿的,都像是人手模样的扩大。因此可以说,梳篦的起源乃是先民们为了便于劳动和美化生活的需要,它一开始就兼有日用和装饰两种功能。 木梳,又叫梳子(包括骨梳、牙梳、角梳、金属梳和化工原料制成的梳子),梳子齿疏,一般用以梳理头发和胡子;篦箕,又叫竹篦,实际上是一种用竹丝编成的梳子,齿密而富有弹性,主要用于去除发垢,保持头发清洁,不长寄生虫,使人焕发容光。在古代文献中,《诗经》的《周颂·良耜》有“其崇如墉,其比如栉”的歌吟,意思是说那些堆积如山的黍稷,被排列得像栉一样的整齐。“栉”,就是梳篦的统称。《说文》中说:“梳,理发也。”又说:“栉,梳比(篦)之总名也。”古代中国人重视梳栉,有一个文化上的原因,即所谓古训:“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古人兴蓄长发,梳篦为每日梳理头发的必备之物。 梳篦作为中国古代八大发饰之一“簪、钗、胜、步摇、金钿、珠花、栉、勒子”中的“栉”,不仅仅是人们的日常生活用品,而且是雅俗共赏的艺术装饰品了。妇女们常把精美的梳篦插在发髻上当作发饰,时间一久还形成了插梳之风。从文献记载来看,唐代妇女不仅喜欢插梳,同时还喜欢插篦。宋代妇女崇尚插梳,不次于唐代,而且达到如痴如醉的程度。元朝以后插梳之习,渐趋式微。到明清时,差不多已被遗忘。近代和当代妇女虽不普遍以梳篦插髻妆饰发式,但有些妇女,尤其是少数民族子女仍沿袭着用精美梳篦来作发饰的传统。我国最早的栉当为1959年山东宁阳大汶口出土的距今约六千年的象牙梳。从已出土的和一些民间传世的梳篦看,汉、唐、宋各代各有不同。汉代的呈较长马蹄形,纹饰一般以云气纹为主,间有入羽鸟兽等;唐代的呈马蹄形,下部略宽;宋代的为月牙形。古代的梳栉多为木制或竹制,也有用名贵物料如金、银、象牙、犀角、水晶、玳瑁、锡或嵌镶珠玉制成。 除了用作发饰,梳篦还可以刺激头皮神经,促进新陈代谢,延年益寿。用梳,篦梳头养生,古已有之。一些养生家就将日常梳头当作自我保健之法和养生的重要手段。南北朝时著名医学家陶弘景认为:头当数栉、血流不滞、发根常竖。明人谢肇制《五杂组》卷一二亦载:梳为木齿丹,云:每日清晨梳千下,则固发去风,容颜悦泽。因此,梳子还得了个美名“木齿丹”。清宫的《起居注》记载,慈禧太后每天起床后的第一件事是让太监用特制的梳子为她长时间梳头,这使她在花甲之年仍满头秀发。自古天下男人之所以比女人平均寿命短,除“烟,酒,色”等恶习因素,恐怕与极少梳头不无干系。因此,经常使用梳篦进行梳头能起到治病健身,健脑长寿的作用。 可惜历史上关于梳篦的文字记载太少了!这与中国几千年来的历史文化状态是分不开的。中国是东方文明古国之一,是一个具有古老文化传统的伟大国家,两千多年前便出现了诸子百家、思想活跃和文化

文档评论(0)

dashewa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