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华为可以不相信360度评估,你得信
华为可以不相信360度评估,你得信 BY 赵小迪最近有一篇文章被传播的很广泛,《华为不相信360度评估:奋斗者,而不是老好人》。一时间360被推上风口浪尖。有位深圳的HR朋友说,老板是任正非铁杆粉丝,这篇文章幸亏老板没看见,不然HR的工作又要被否定了。我和我的同事刚刚为客户成功体系的搭建在奋战,看到了大家的评论、担心与误解,深觉不吐不快——360真的是奋斗者的敌人、老好人的保护伞吗?360本不该是奋斗者的敌人先回到文章内容本身,文章分析华为不相信360的原因在于:360度是要找完人,找完人是找不到的老板喜欢把加班(勤恳)加入360评估,不加班不是好员工,容易伤害不加班也有好业绩的高潜人才360被用来找问题,找缺点,容易伤害有棱有角的“奇才”北森(国内最大的人才管理服务提供商)每年帮几百家企业实施360度反馈(注意是反馈,Feedback,不是评估),我们愿意在这个问题上探讨几点。360要基于胜任力模型,而非 “完人模型”我们曾经在撰写《360评估反馈法》这本书中强调,实施360之前,定义评估标准非常关键,一把尺子下去,即是衡量,也是导向,员工会对照这套标准去反思自己的表现。理想的做法是为组织中的不同角色(区分层级、职类)定义胜任力模型,在360中使用高度行为化的描述。出现在模型中的,是最能区分卓越和普通表现的方面,不是所有正向的、优秀管理人员能力的全集。例如勤奋投入、任劳任怨是正向的表现,但如果不是创造高绩效的必要条件,或者放眼未来,这样的行为不能带来公司未来的成功,它们就不应该在模型中出现。以北森自身为例。在北森销售管理者模型中,曾经包括“建立人脉网络”这条胜任力,按照惯性思维,这非常make sense——干销售的当然要有好人缘、大大的朋友圈,可是一年后我们回溯模型发现,创造优秀销售业绩的管理者在这方面并没有优势,甚至低于业绩平平的管理者,原来,在北森,专业的、解决方案式的、甚至敢于挑战客户的销售管理者,比关系型销售管理者更合适。现在,这条胜任力已经从模型中剔除,而发挥影响力、客户导向这样的能力被加强。北森的建模技术GENE更有逻辑的体现了这个逻辑,GENE基于领导梯队上的不同角色,推导出不同角色遇到的挑战,为了应对挑战,需要一组胜任力,这些胜任力构成了GENE词典,而词典中所有胜任力的行为描述,来源于十几年来北森对优秀者的观察。重点在于,在建立词典时,只考虑那些挑战性事件中优秀者的表现,因为在常规性工作上,人们的表现没有差异。360评的是胜任力,不是业绩现在业界普遍把胜任力(Competency)定义成导致岗位绩效成功的行为,这些行为会影响业绩(Goal),但不是100%决定,因为影响业绩的还有政策环境、上一级的领导力、团队成熟度等等。所以,那些担心360把那些业绩好,胜任力表现一般的人埋没,要反思绩效体系和人才盘点体系的设计,而不是怪罪360,很多时候,是因为把胜任力和业绩混在了一起。多谈一点,当我们去衡量一个人的综合表现——绩效(Performance),如果简单地把业绩和胜任力表现加权平均,就掩盖了两者各自的高低差异,造成趋中失真,在“寻找”人才的盘点业务中,九宫格(nine-block box)和彩色编码系统(color-coded system)更合理。图 1 业绩X胜任力构成的九宫格示例图 2彩色编码系统示例360是领导力发展工具,缺点要看,优点更要看工作情境下个体的发展,是要弥补短板、还是发挥长处?这个问题的惯性思考是木桶理论——能力围合成一个木桶,成就是装在木桶里的水,能装多少水取决于木桶最短的那块板子。所以要改善自我,要关注缺点,把短板提高。这个观点现在被越来越多挑战,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擅长与不擅长的领域,与其花费巨大的心力,投入到改善自己不擅长的领域,不如投入精力到自己擅长的领域,发挥才干,在一种更积极正向的形态下取得卓越。文章引用了约翰·曾格的观点,我们也赞同:一个在某一领域占有优势,但同时也有几个缺点的领导者,其领导技能要明显优于那些没有什么缺点,但也没有什么特长和优势的人。因此,在现代职业发展理论中,扬长避短而非取长补短。 回到360度反馈,北森过去的实践认为评估之后的反馈辅导非常重要,在反馈中,优势会放在短板之前被探讨:他有哪些优势?工作中,哪些情境更能发挥这些优势?他需要注意:哪些情境下使用这些优势会适得其反?下一步他可以争取的发挥优势的机会有哪些? 但是,发挥优点也绝非忽略缺点,那些比较致命的、可能导致职业成长路径脱轨(Derail)的因素,仍然需要特别留意。北森有关于偏离因素的专门的追踪研究,我们发现在“过度掩饰”,“自我中心”等方面若偏离过大,可能会使管理者在发展的路径上遇到极大地障碍,将来有机会专门辟出一篇文章再来讨论。谁说华为不相信360? 在上述那篇文章被传得沸沸扬扬,大家纷纷对3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