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巴文化在中华文化发展史中的地位与作用.docVIP

《论巴文化在中华文化发展史中的地位与作用.doc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巴文化在中华文化发展史中的地位与作用

论巴文化在中华文化发展史中的地位与作用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进程中,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对各地区域文化的研究。据史料记载,在今天的长江三峡及其周边广大的武陵山区,早在我国的夏代初年,就有了巴人及其古代巴国。到公元前1046年,由于巴人参加周武王伐纣并立下大功,因而被分封建立了属于方国性质的巴子国;并且,巴人在自己的古国和方国之中,逐步创立了光辉灿烂的巴文化。巴文化是典型的西南山地 文化,它应该与我国的北方游牧文化、以山东泰山为中心的海岱文化、东南沿海的工商文化、中原的农耕文化等并列,成为整个中华文化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研究巴文化及其在中华文化发展史中的地位与作用,对于全面认识中华文化以及进一步认识我国西南的山地文化和巴文化,对于我国和谐社会及其和谐文化的构建,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巴人先民是中华民族的源头之一 目前,国际学术界普遍认为,人类的祖先在非洲,最早的人类———直立人从非洲起源,向四处迁徙,东向到亚洲、东南到大洋洲、北向到欧洲。但从1960年开始直到现在,特别是随着三峡工程的兴建,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对重庆、湖北三峡地区的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情况进行了广泛的调查和发掘,取得了重大成果。在这一地区发现了人类的远古近亲———巨猿和南方古猿,发现了迄今为止中国最早的人类———“巫山人”、“建始人”和早期智人“长阳人”,同时还发现了大量与古人类共生动物的化石,使这一地区成为探究人类起源的重要区域。这无疑对于探究人类的起源和生存环境,探究巴人的历史渊源和探究古代巴子国的原始风貌,都有重大意义。特别是对人类的“非洲起源论”,提出了强有力的挑战。 重庆市巫山县大庙龙骨坡,位于巫山县西南长江南岸,属庙宇镇龙坪村,距巫山县城57公里。龙骨坡为一个山坡,海拔约830米,坡下为平地,有一条小溪流过,这里与湖北省恩施州的建始县接壤,它们属于同一自然单元,无论地形、地质条件,还是风土民情,两地都是相当的,而且,两地都曾是远古巴人的活动区域和巴国的势力范围。1984年夏,中国古人类与旧石器专家黄万波、李宣民等在巫山大庙龙骨坡发现大批哺乳动物化石。1985年10月13日,在该地点的早更新世早期地层里发掘出一段残破的直立人左侧下颌骨,带有2颗臼齿(P4、M1),一些有人工痕迹的骨片。 1986年10月24日,在同一地点的地层里又发掘出一枚直立人的上内侧门齿和几件石制品。经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顾玉珉等的研究,人骨化石代表一种直立人的新亚种,并建议称之为“直立人巫山亚种”(Home erectus wush-anensis),一般称“巫山人”。巫山人遗址出土了包括步氏巨猿、中国乳齿象、先东方剑齿象、小种大熊猫等116种哺乳动物化石,它们与华南柳城巨猿动物群及华北泥河湾期动物群同期,都属于早更新世初期。根据巫山人出土地层采样的磁性地层年代测定,它应距今2.01百万~2.04百万年前;又据同出的熊猫牙齿化石与马牙化石的氨基酸年代测定,距今年代在183万~239万年之间,后者支持前者。所以,巫山人的生存年代为距今约200万年前,是迄今为止在我国、乃至亚洲发现的最早的人类祖先。1997年10月至11月,黄万波、徐自强等又在龙骨坡遗址发掘出大量旧石器,这一发现更为在亚洲揭开人类起源之谜提供了有力佐证。 中国科学院院士贾兰坡等认为,巫山龙骨坡遗址的发现表明,当地在200万年以前就有了人类的足迹和旧石器文化,同时也为在中华大地寻觅更早的人类遗迹(200万~400万年前)提供了科学根据。目前,这一发现已被载入世界权威性杂志《自然》(《Nature》),美国《科学新闻》、《国家地理杂志》等也提出“人类祖先在中国”、“人类起源在亚洲”的论点,动摇了“人类非洲起源论”[1]。 恩施州建始县高坪的巨猿洞,又称龙骨洞,位于高坪镇桑园坝管理区麻扎坪村7组,与318国道相望,海拔740米。巨猿洞为东西向的穿山洞,洞长约100米。从1970年开始到现在,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恩施自治州博物馆和建始县文物管理所等单位共同在此进行了多次发掘,共出土巨猿牙齿25枚,以及23种伴生动物化石。其中有南方古猿、猕猴、剑齿象、剑齿虎、大熊猫、犀牛、猪、马、牛、羊等。经有关专家研究鉴定,这些动物生存的时代属早更新世晚期,距今约200万年左右[2]。在巨猿洞东洞口外约100米处的窑场湾,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于1992年、1998年的试掘中,也发现了巨猿牙齿4枚以及伴生动物等。另外,1968年,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一个野外考察队,在恩施州巴东县药材收购站收集到280多枚巨猿牙齿化石。1982年,恩施州博物馆与建始县文物管理所的文物工作者在苗坪罗家坝药材收购站发现了5枚巨猿牙齿化石,在花坪药材

文档评论(0)

lisuf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