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绿衣.docVIP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四月绿衣

四月绿衣的日记 阅读王澍 2012-02-29 22:18:16 早就知道王澍,也早就想去象山,但是真的发起兴趣,还是在他得了大奖之后。王澍   1963年11月出生,2000年获同济大学建筑学博士学位。现任中国美术学院建筑艺术学院院长、建筑系主任、教授、硕士生导师。今年2月28日,49岁的王澍获得2012年普利兹克建筑奖(被誉为建筑学届的诺贝尔奖)。他是第一位获此殊荣的中国人,并且是第四年轻的得奖者。 北京有很多西方建筑大师的作品,也都不错。但应该跟北京的土地结合,应该在自己的土地上生长起来。很多现代建筑和城市的关系很突兀,像天外来客。王澍这个奖很重要,提醒了整个世界建筑界,中国有这么一条独特的建筑道路,是对世界建筑的一个很重要的补充。西方建筑几乎发展到极点了,已经没有发展前途了,21世纪恰恰是要走出新路的时期。 看了他的许多文字,才更加觉得很喜欢。我不懂建筑,但偶尔在杂志上看到介绍建筑的文章,下意识地对建筑与环境的和谐、建筑如何可持续,低碳,以及在采光、材料方面有节约而又创造性的设计的案例感兴趣,不喜欢那些大而堂皇,体量吓人的东西。 王澍写建筑文字,也不单单摆动那些高矮长短各种视图等等建筑学术语,他会很认真的解释自己的理念,也会如同唠家常般谈自己做到哪里的一点想法,一个顿悟,随意提一个古人的文字或者一幅画,一种生活方式来解释自己的想法。这种方法似乎和他的建筑想法有点通处:现在盖的房子和写的文章,都越来越讲究花哨,外表洋气,或者如何如何,却不注重读者的感受和品味,似乎专业文章就该写得面目森严,媒体文章都该洋洋洒洒,其实无论什么样的建筑,什么样的文章,关键是让人看懂。 或许是因为这样,我觉得建筑不恐怖不深奥,他的很多想法我看懂了,而且似乎点明了我一直有点半朦胧的想法。很多人说,王澍没留过学,我说恰恰是因此,王澍才更懂西方的建筑,有的人虽然在国外读了很多书,可只懂照本宣科,跟着西方走。所以我觉得今天中国最懂外国建筑的就是王澍,而最懂中国古代建筑的也是王澍。 王澍的作品很少,他获奖的作品是宁波博物馆,但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园给了他一个成名的机会,对这个设计,现在学生意见不少,说不好使。我认为,好使的房子让开发商给你盖就可以,可这个学校是培养什么的?王澍难道不知道做楼梯应该每阶都一样高吗?我曾经问他:“你为什么有的高有的低呢?”他说:“特别高的,你一脚踩空了,你就感觉,哦,地还存在呢。”这就叫哲学,你感觉你的脚是落在地上,你每天踩同样的东西,你就没有感觉了。   我曾经跟中国美院的学生讲:“你们真幸福啊,住在这样的房子里面,在这样的房子里上课。”他们问为什么,我说:“因为它能激发你的创造力呀,你在这里想,哦,应该做这样的房子。”   王澍设计的房子窗户都不大,这是中国的方式,中国方式认为房子就应该暗,不暗就不叫房子了,外面亮,里面暗,舒服,有阴凉,看阴影……   王澍为什么这么快就被西方承认?因为他的叙述方式是中国的,比如《红楼梦》,讲一个大观园,它的人物关系特别复杂,那就反映了中国的一种状况、一种社会的结构。 在王澍眼中,他认为自己首先是个文人。读书的时候,他曾经常出入书库看所有被查封的书,“七到十年的岁月里,我就是这么乱看书度过的,包括大部分外国文学的翻译本和中国的古书(繁体版)。”“他博士毕业后10年内,没建一座房子,就是偶尔给人做装修,这期间,收集了几十万篇砖瓦材料,而这些材料,后来也被他用到现代建筑中,有很独特的风格。他能耐得住寂寞,不受当下思想的影响。” 上个世纪90年代,在中国纷纷大兴土木时,王澍和妻子曾经在西湖附近的山村里度过了6年清苦而自在的隐居生活,也正是在这种散淡的心态下,他决定在自己的公寓里学做一回李渔,营造一座“现代版芥子园”。 6年之后的复出获得世人侧目的作品,居然诞生于他的单位分房,一套两室一厅的普通住宅,他在其中做了一个曲径通幽、扑朔迷离的私家园林,这个园林只有50多平方米,也许是世界上最小的园林。王澍将自家住房的装修变成一次郑重其事的设计活动,也许跟他当时正在同济大学建筑系攻读博士学位有关。他喜欢体味古代中国文人在造园时流露的游戏感,他也喜欢博尔赫斯在小说《交叉小径的花园》中营造的神秘氛围。于是,在自己的造园活动中,他自然少不了迷宫实验。 他给自己儿子起名叫做斗拱。 他给新生上课,总要让他们去观察吴山居民的生活方式,几点起床、几点买菜、几点做饭……让学生明白建筑设计会影响别人的生活起居。“桌子是从屋子里长出来的”,那是指生活中创造性的工作。比如我在吴山看到的,一户人家想搭个阳台,直接捡了把凳子钉在外墙上,加了栏杆。非常有趣,连学院派建筑师都很难想像这种“灵机一动”。我经常带学生去看。这里面很重要的就是,建筑观念影响人的生活。 要知道,100年前根本没有建筑师,你要住什么样的房子

文档评论(0)

xiaoyi201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