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史学-结课小论文-历史大地构造-地大地史学-结课小论文-历史大地构造-地大.doc

地史学-结课小论文-历史大地构造-地大地史学-结课小论文-历史大地构造-地大.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地史学-结课小论文-历史大地构造-地大地史学-结课小论文-历史大地构造-地大

对历史大地构造主要学说的回顾与思考 摘 要 自从19世纪中期槽台说创建以来,历史上各种关于历史大地构造的学说相继提出。本文通过对槽台说、地洼说、断块说、地槽-地台多旋回构造学说等多种学说的概述,旨在大体上回顾历史大地构造的发展历史。文章最后结合当前板块构造学说的必威体育精装版发展情况,展望本学科未来的发展趋势和走向。 关键词 历史大地构造 发展 历史 板块构造学说 展望 槽台学说的形成与发展 槽台学说是Charles Schuchert根据Hall and Dana的地槽理论,结合北美地区的岩相古地理,提出地台概念后而逐步形成与发展1。这一后来称为地槽的地区覆盖有大量厚层碎屑岩。1841年,H. D. BOOERS发现在阿帕拉契亚山东南部有碎屑岩物源区。Hall于1859年提出这些沉积物聚集在大路边缘狭长的带状区域,随着巨厚沉积物的积累,随之褶皱成山。Dana称其为地槽并由此发展出一套大陆增生的理论。随着地质调查的深入,槽台说也在不断完善。 Schucher于1923年总结出槽台说基本观点:地台相对稳定,地槽是大陆的一部分,既不位于大洋边缘也不位于中间,地槽中的沉积物是陆源的并且多次抬升剥蚀和下降沉积。槽台说最鲜明的特点是所研究的区域为大陆,并且强调地质现象源于地槽的垂直运动。这一观点在包括北美和欧洲在内的很多地方得以证实2。 最近,有人也通过以蛇绿岩套为研究对象,将槽台说与大陆漂移说进行了对比3。的确,槽台说的提出是有其背景的。首先,19世纪末期,美国地质调查进入高潮,地质资料的积累逐渐增多。其次,当时处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高潮阶段,由于力学、电磁学、基础化学等学科的较快发展,科学家掌握了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和描述方法,将这套方法论引入地质学无疑会加速学科的发展。再次,当时科学界对于山系的形成缺少统一的认识,魏格纳的大陆漂移学说未受重视,造山理论呼之欲出。这些都无疑促进了板块学说的发展。虽然后来证明此理论尚有值得商榷之处,但是无疑,它在传统历史大地构造学中依然有着重要地位,至今都在指导着我们去认识古地理面貌与古构造过程。 地洼学说的基本内容与发展 地洼学说创始人是陈国达院士。他在读研究生期间,先后考察了我国北方山东、山西和内蒙等地的各种地质现象,并发现槽台说在我国华北地区不能自洽。在接下来的几十年中,他潜心钻研并提出了地洼学说。地洼学说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4:一、活化区。它是地洼学说的核心,是由地台区向活化区转化的产物。二、地槽动“定”转化定律。它阐明地壳的演化过程是曲折的,活动区和固定区会相互转换,相互交易更迭,由简单结构到复杂结构,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呈现出螺旋式的演化。三、壳的概念的提出。壳是组成地球硬壳即岩石圈的胞体。它时刻不断演化和不断运动,其中包括水平运动、垂直运动、整体与体内运动。四、地幔蠕动热能聚散交替假说。地壳性质的转化是地幔物质以及温度的不均一性造成的缓慢蠕动和地壳内的热能聚散交替。五、递进成矿理论。主要内容是成矿作用的演化是与地壳演化同步,并且受到后者的制约;不同体制的成矿单元具有不同的专属性。 地洼学说的创建是对槽台说的突破和发展,在我国地学界享有盛誉5,在它的指导下,在原来的无矿地区找到了矿;它也成为决定当代地质学发展的学说之一;在阐明地壳演化史中,合理使用自然辨证法则,为辩证唯物主义哲学增加了新例证。地洼说指出,陆内活动造山区地台区、陆源造山带之外的第三种大地构造类型,与板块构造理论不存在对立与相互排斥,两者取长补短,共同推动了构造理论的发展6。 断块学说的提出与发展 断块学说首先由张文佑院士提出并不断发展。断块学说相对于传统的板块构造学说而言,有着两个最明显的闪光点7。一、断块学说认识到了板块说对大陆构造的过分简单化:地球表面仅仅被划分为几大块体,限制了对具有复杂演化史和巨大不均匀性的大陆区域地质深入研究。但是断块说从宏观到微观以活动带(破碎带,断摺带)和不同级别的断裂划分出相对稳定的块状地质体,则可以灵活容纳不同尺度的全球性、区域性地质研究和构造区划。二、大陆型地壳和大洋型地壳的相互转化。断块学说强调“构造位”的概念,强调深部与浅层之间相互影响以及巨大差异,认为地壳的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是同一事物的两种表现形式,大规模的地壳运动在三维空间上产生位移的同时伴随着物质垂直方向上的流出流入。 张文佑院士将哲学引入地质学并致力于运用哲学来推动地质学的发展8。在张先生的学术报告《学习用用自然辩证法进行地学研究》中,他提出了辩证法的规律,即对立统一规律,“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必须服从顺应自然规律”,“认识论有一个基本立场、观点、方向问题,即主观应符合客观,违背客观就要发生错误,这是我们搞科学研究应该遵循的一条基本原则”。 断块开合说中所强调的多模式、多旋回和非封闭性、不可逆性至今都有着指导意义。

文档评论(0)

cduuta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