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女儿学〈论语〉..doc

  1. 1、本文档共6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教女儿学〈论语〉.

《教女儿学〈论语〉》 陈小云著 讲解和讨论,尽量停留在平常的、情境的、动态的层次,不去上升(或者说下降)到深奥的、理论的、封闭的体系——不然的话,女儿听不懂,孔子也不同意。 平常的:孔子的特点,就是平常。常是日常,平是平等。围绕日常的道理,孔子从不作惊人之语,也从不高高在上显得高深莫测。我们也尽量这样,就如《论语》所呈现的,平白如水,如见其人。 情景的:孔子的风格,是喜欢聊天。《论语》不是孔子一个人在家里写的格言集,其中每一句话都针对具体的人和具体的情景。我们也尽量这样,给出一个情景,避免把孔子塑造成一位孤独的思想者。 动态的:孔子的心态,是开放。《论语》不是一个封闭体系,而是一个动态的开放的过程;孔子讲的道理,都是与特定对象的一种互动,在互动提供一个领悟的平台,没有固定结论。我们也尽量这样,重过程的互动,不重结论。 约 定 1.每天花半小时; 2.每天读1段(特别短的,每天读2段); 3.每段读20遍(读到第10遍时试背一次,读到第20遍后正式背一次); 4.每天读之前,对意义进行简单讲解,讨论; 5.特别长的段落,另行处理; 6.一年完成。 学而第一 学而第一(1)    —————————————————————————————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 ○ 这三句不需要解释了,都懂。 ● 先别忙着说都懂。我问你,孔子这三句话,一会儿讲学习,一会儿讲远方来客,一会儿讲人知人不知的……是不是有点乱啊? ○ 这个…… ● 我再问你,这三句很平常的话,孔子为什么要用反问句?通常我们使用反问句,一定是发生了什么问题…… ○ 嗯,他为什么不正面讲这三句话呢?比如:学而时习之,很悦;有朋自远方来,很乐;人不知而不愠,很君子…… ● 是啊。我想,眼前这本《论语》,不是孔子在家里独自一个人写的,里面的孔子语录,大多是回答学生或者其他人的提问,还有就是,针对某些具体事情有感而发…… ○ 你是说,孔子这三句话,是针对某个同学讲的? ● 是的,一定是孔子对班上的一位同学有意见,那天下课后特意留下他,关照了几句……这位同学呢,平时功课很好,但最大的问题是不太合群,有点孤僻──对了,你们班有没有这样的同学? ○ 嗯,有一个,就是刘雨辰,功课也很好,老师都很喜欢她,可她总是一个人,不怎么和我们一起玩,我们玩的时候也不大叫她。 ● 孔子的这位学生,和刘雨辰一样,平时也不喜欢参加集体活动……同学们在一起演习礼乐,他却一个人关门读书;同学们为远道而来的朋友举行party,他也没兴趣参与;同学之间有什么误会,他总是耿耿于怀…… ○ 哦,是因为他不太合群,所以孔子才留下他,对他说…… ● 孔子对他说:“学了之后,经常和大家一起练习,不也是很开心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拜望大家,不也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你,你却不抱怨,不也是很君子吗?” ○ 这三句话,讲的就是一个合群的道理…… ● 是啊,孔子最重视合群了,整部《论语》,讲的也就是人与人怎么好好地相处。 ○ 那这里说的学习,不是一个人的事情吧…… ● 学习的习字,我们通常解释为复习、温习,其实孔子这里讲的习,是大家一起练习、演习。孔子教的不是数学、语文、外语,他教的是礼仪、音乐、舞蹈、诗歌、射猎、驾车等,是需要大家一起互动、一起演习的…… ○ 很有趣啊,他专门教一些副课…… ● 他觉得这才是主课,他教这些课程,就为了让大家在一起,学习人与人相处的道理和规矩,培养合群的快乐感觉。 ○ 君子,就是一些合群的人吗? ● 是啊。通常越聪明的人,越不容易合群,他们一般比较自以为是,也比较敏感──比如说,有同学误解了你,或老师不赏识你,你心里会有抱怨、会思前想后吗? ○ 这个,没那么严重吧,郁闷会有一点。 ● 所以孔子说,“人不知而不愠”,即使人家误解你不赏识你,你都看得开,不胸闷也不抱怨,这就象个合群的君子了。 ○ 所以,这一段应该是孔子关照那个优秀学生,除了人聪明、功课好,还要学会与人相处──这道理,其实也蛮简单。 ● 简单的道理,要做到也不容易。孔子喜欢的,是大家相处,都有一种心胸很开阔的君子之乐,一种单纯的、合群的快乐。 ○ 这很重要吗?要放在《论语》的开头…… ● 要知道,那时的社会很混乱的,不要说抱怨和胸闷了,争名夺利、尔虞我诈的事天天发生,到处是

文档评论(0)

stzs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