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土壤退化与土壤质量3-2解析.ppt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三章土壤退化与土壤质量3-2解析

参考版本 1 吕贻忠, 土壤退化与土壤质量 2 徐秋芳, 土壤退化与土壤质量 半干旱半湿润季风气候是土壤盐渍化前提; 地形地貌是盐分累积分异的重要条件; 地下水状况是土壤盐渍化的主导因素; 母质和生物也是土壤盐渍化的形成条件; 人类活动是引起土壤次生盐渍化的主因。 3.土壤盐渍化类型 土壤次生潜育化是指因耕作或灌溉等人为原因,土壤(主要是水稻土)从非潜育型转变为高位潜育型的过程。表现为50cm土体内出现青泥层。 2、土壤污染 (后面有专门介绍,参见第六章) The end * 第三章 土壤退化与土壤质量 (土壤环境问题) 主要内容 (重点): 教学目标与要求: 教学方式与手段: 课时安排与进度: 1.土壤退化的概念及分类 2.我国土壤退化的背景与基本态势 3.土壤退化主要类型及其防治 4.土壤质量及评价 掌握土壤退化的概念,深刻认识我国土壤退化 的基本态势;了解我国土壤退化的主要类型及 其防治措施,掌握土壤质量的概念及评价方法 幻灯,动画演示;举例分析;录像演示 课时数:8学时 三、土壤盐渍化与次生盐渍化 第三节 土壤退化主要类型及其防治 土壤盐渍化是指易溶性盐分在土壤表层积累的现象或过程,也称盐碱化。主要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和半湿润地区。由于土壤盐化与碱化往往相伴发生,所以长期以来人们将土壤可溶性盐分的增加笼统地称为“土壤盐碱化”。 土壤次生盐渍化是土壤潜在盐渍化的表象化。由于不恰当的利用,使潜在盐渍化土壤中盐分趋向于表层积聚的过程,称土壤次生盐渍化。 1.基本概念: 盐化、碱化、盐碱化;次生盐渍化、次生盐碱化 土壤盐化 气候干旱、地势低洼、排水不畅、地下水位高、地下水矿化度大等是盐渍化形成的重要条件, 母质、地形、土壤质地层次等对盐渍化的形成也有重要影响。 2.土壤盐渍化的成因 土壤盐分的运动,主要受土壤水分运行规律和盐分溶解度规律支配。“盐随水来,盐随水去,水散盐留”为盐碱土区水盐运行的基本规律。 盐渍化的机制:盐分向表层积聚的运动 盐渍化的条件:一些有利于盐分向土表移动的因素 我国盐渍土总面积约 1 亿公顷,其中 现代盐渍化土壤 0.37 亿公顷,残余盐渍化土壤 0.45 亿公顷,潜在盐渍化土壤 0.17 亿公顷。 滨 海 盐 土 景 观 曲 周 盐 碱 土 白 碱 土 危 害 松嫩平原盐渍土 1、滨海湿润—半湿润海水浸渍盐渍区 2、东北半湿润—半干旱草原—草甸盐渍区 3、黄淮海半湿润—半干旱耕作草甸盐渍区 4、蒙古高原干旱—半漠境草原盐渍区 5、黄河中上游半干旱—半漠境盐渍区 6、甘、蒙、新干旱—漠境盐渍区 7、青、新极端干旱漠境盐渍区 8、西藏高寒漠境盐渍区 中国土壤盐渍化分区 4.土壤次生盐渍化及其成因 土壤次生盐渍化是土壤潜在盐渍化的表象化。 农田土壤次生盐渍化 ① 由于发展引水自流灌溉,导致地下水位上升超过其临界 深度,使地下水和土体中的盐分随土壤毛管水通过地 面 蒸发耗损而聚于表土。 ② 利用地面或地下矿化水(尤其是矿化度大于 3g/L 时) 进行灌溉,而又不采取调节土壤水盐运动的措施,导 致灌溉水中的盐分积累于耕层中。 ③ 在开垦利用心底土积盐层的土壤过程中,过量灌溉的下 渗水流溶解活化其中的盐分,随蒸发耗损聚于土壤表层。 次生盐渍化的成因 50年代大搞平原水库导致我国平原地区次生盐碱化面积大增 5.土壤盐渍化的防治 土壤盐渍化和次生盐渍化的防治应重点围绕“水”字做文章。 1 )合理利用水资源 ① 合理灌溉 掌握灌溉时机,排盐而返盐,提高产量。 ② 节水防盐技术 如滴灌、渗灌等,防止大水漫灌。 ③ 减少输水渗漏 ④ 井、灌、排相结合。 2)因地制宜地建立生态农业结构 水改旱,可有效防止次生盐化; 3)精耕细作 多施有机肥,控制灌溉水质。 其他生物措施:植树造林、种植绿肥牧草 化学改良措施:施用钙剂或钙的活化剂等改良剂 四、土壤潜育化与次生潜育化 土壤潜育化是土壤处于地下水和饱和,过饱和水长期浸润状态下,在 1m内的土体中某些层段氧化还原电位Eh200mV,并出现因Fe,Mn 还原而生成的灰色斑纹层,或腐泥层,或青泥层,或泥炭层的土壤形成过程。常表现为 50cm土体内出现青泥层。 我国土壤潜育化与次生潜育化水稻田有400万亩。主要分布在南方的鄱阳湖平原、珠江…… 改良和治理:潜育化和次生潜育化土壤的改良和治理应从环境治理做起,治本清源、因地制宜、综合利用。 开沟排水,消除渍害; 多种经营,综合利用; 合理施肥; 应

文档评论(0)

33qwer + 关注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