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当代情感教育的现实思考东北师范大学博士论文张淑燕2008..doc

我国当代情感教育的现实思考东北师范大学博士论文张淑燕2008..doc

  1.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我国当代情感教育的现实思考东北师范大学博士论文张淑燕2008.

我国当代情感教育的现实思考 东北师范大学博士论文 张淑燕 2008 一、情感世界的畸变:当代教育面临的严峻现实 人是有理智的动物,也是有情感的动物。人们的需要、愿望和动机并不必然反映 他们的语言里,而是首先反映在情感中。情感是人的生命的重要表现方式,是人的 神生命的原动力,是温柔的人性之乡。马克思把情感作为人的本质力量与社会实践2 系起来。他说:“激情、热情是人们强烈追求自己对象的本质力量。” [1] 一个人如果缺 甚至丧失激情和热情,将变得冷漠和物化,就意味着精神沉沦和生存危机。而今,在 代社会转型与商品经济条件下,紧张的工作、功利的追逐、忙碌的生活使人几乎无 去顾及情感的需求与发展,情感变成沙漠中的绿洲,成为珍稀之物。在科学主义盛 ,教育中的功利主义、唯认知主义难以抑制的现时代,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 育对情感发展的关心微乎其微。人们用过度的热情去关心、扶持人的智慧中的认知 面,对逻辑的、语言的思维加工能力给予足够的研究和教育开发,但对情感发展的 区、偏差,情感教育的缺失熟视无睹。结果,不仅认知活动不能实现其提高人的整 发展的目的,甚至由于唯认知主义的单向度教育,造成人的情感的畸形发展,严重 碍了人的社会性生存、发展和创造性的培育,影响了人对自身生活意义的把握。 [ 此而导致的种种人的问题不能不令人担忧。以下是当代青少年情感世界畸变的三种 型症候: 1.淡漠的生命敬畏感 近年来,发生在大学生身上的几起事件震惊了全国。2002年,清华大学学生刘海 用硫酸伤熊事件,引起了国人的高度关注;东南大学博士生孙魏,因女朋友坚决拒 与他继续谈恋爱而感到绝望、沮丧,在仇恨的怒火中用刀向女友脸上划了深深的一道 子,致使女友毁容,被南京市玄武区检察院以故意伤害罪提起公诉;2004年,云南大 学生马家爵残忍杀害4名同窗室友最终落入法网;2005年岁末,复旦大学张某收养 猫加以残害后无情抛弃的事件被曝光,据当事人说,打猫时的感觉让他多了种快感 华大学行政管理学在读博士董秀海与邻居发生争执,用橼木砸在邻人头上,导致其 亡;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在读博士生孟懿,从研究所教学楼七楼纵身跳下自杀 亡……一个个触目惊心的事件不能不令人沉思:究竟是什么导致了这些天之骄子做 如此令人难以置信的举动,鲜活的生命在他们眼中几乎没有任何意义,是什么原因 他们失去了对生命的敬畏? 据刘海洋的母亲说,他从小不看电视,不出去玩,一天到晚看书、学习,也没有 过多少人文书籍。据他的同学讲,刘海洋遵循严格的逻辑思维,少有感性思维,甚 可以说他是缺乏感情的……通过对其他案件的调查发现,孙魏在性格方面具有自卑 疑心重、性格内向、脾气暴躁、心胸狭窄等特质;复旦大学张某的同学反映他是个 常理性的人,爱整洁,但情感世界比较淡漠;清华大学在读博士董秀海在“优秀、 奋、理智”的背后是冷漠的内心世界和感恩心理的缺失,据其资助人周建华说,近 个月里,董秀海没给周家打过一个电话或写过一封信,董秀海每次去北京都要经过 家,除了第一学期末董秀海托他人转交周家一些北京土特产外,一直没有上过周家 门。而在马家爵事件中尽管有许多社会的或其个人的原因,但从马家爵遗书中自述 杀人动机看,导致他杀人的最直接原因是四名同学对他人格尊严的无情蹂躏与践踏 他饱含血泪的心路历程中,如果同学少一点歧视多一点尊重、多一些友爱,如果老 多一些关怀,马加爵就不会承受如此巨大的心理压力,出自同窗好友口中的恶语就 会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五名风华正茂的男大学生的生命和五个家庭的美3 希望就不至于这样彻底葬送。这些事后的调查向世人表明了,情感世界的萎缩乃至 变是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发达的理性思维与荒芜的情感世界的极度反差,很值得 们反省当代中国的教育。 2.匮乏的感恩之心 感恩是一种积极的、相互理解的人生观,是一种优良的心理品质,是一种最基本 情感,是一种敏感的、积极的生活感受。当我们学会了感激,我们就懂得了生活。 而,感恩之心在当代青少年身上正在慢慢消逝。2004年11月11日,在西方感恩节 来之际,南京大学和南京农业大学的校园里贴出了一封署名为“辛酸父亲”的来信 中讲述了儿子考上大学后,父母对儿子关心和照顾无微不至,得到的回报是儿子除 向只有微薄收入的父母伸手要钱供自己挥霍外,对于父母的艰辛和痛苦却不闻不问 至为了多要钱物不惜“偷改入学收费通知,虚报学费”。最后,这位无奈的父亲发出 振聋发聩的质问:“不知在大学里,你除了增加文化知识和社会交往阅历外,还能否 一丁点儿善良的心?”遗憾的是,这不仅仅是个例,有多少出身贫困家庭的孩子, 用父母挣来的血汗钱圆着自己的大学梦时,却嫌弃父母的贫贱而把千里迢迢前来送 、探子的父母拒之门外。一项“你对父母了解有多少”的校园调查显示,在受调查 学生中,仅有1/10的大学生能够说

文档评论(0)

dbtx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