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库区文物概况..docVIP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三峡库区文物概况.

三峡库区文物概况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2006年05月16日   来源: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 【字体:大 中 小】   三峡以其雄伟壮丽的景色令人向往,历代文学家,画家用他们的如椽大笔,给三峡蒙上了一层绮丽神秘的色彩。古代人民留下的文物古迹,更为三峡增色生辉。为弄清三峡水库区的文物情况,以便对库区受淹文物进行妥善处理和保护,长办考古队与四川省文物管理委员会派员组成三峡库区文物调查队,1980年4~6月及1981年4~6月,调查队先后经武胜、合川、江北、合江、江津、巴县、重庆、长寿、涪陵、武隆、彭水、丰都、石柱、忠县、开县、万县、云阳、奉节、巫山、巫溪等20个县市,基本上完成了水库最高设计水位线(200m方案)下四川境内各县市的文物调查工作。重庆博物馆及库区各县市文化部门积极支持这项工作,派人参加调查并提供资料。   1982年3~6月,长办考古队又对库区湖北省境的巴东、秭归、兴山、宜昌进行调查,湖北省博物馆,恩施地区考古队,巴东县文化馆和秭归县文化馆为长办考古队提供了资料。   1985年3~4月,长办与文化部文物局及有关文物部门一同踏勘三斗坪施工区,了解施工区内文物情况,并到巫山、云阳、忠县、涪陵等地调查,了解到一些新情况。   根据上述调查成果,综合有关资料,本着文物工作“重点保护、重点发掘,既对基本建设有利,又对文物保护有利”的方针,兹将三峡水库蓄水位180m方案受淹重要文物概述如下:   重庆弹子石大佛:位于长江南岸,分上下两处,其下者依江岸石壁凿佛,原有一佛二弟子,现仅存一佛一弟子。佛为释迦坐佛,高约7m,双耳已失,手掌亦残;弟子为阿难,双手合什,嘴角微含笑意。另有4小石龛,均风化剥蚀。大佛左侧原有造像,现已毁。有一联曰:“大慈大悲大硕,佛口佛骨佛心”。大佛座基高程为179m。其镌刻年代,据《蜀车酋日记》及《小房壶斋舆地丛钞》7~8帙载:为伪夏都察院皱兴所凿。又据《巴县志.纪事》载:元至正十七年十二月丙戌明玉珍陷重庆,据之。二十一年正月明玉珍更定官制,并六卿为中书省枢密院,以载寿、万胜为左右丞相,皱兴镇成都。此间约在公元1357~1365年,大佛大致在其间镌刻。   另一处在大佛后上方,有重檐歇山式五间殿宇一座,座基高程190m。殿宇内罩一倚崖石窟造像。窟高约8m,窟内有佛造像五尊,正面三佛,正中之佛迭坐于一兽之上,两旁之佛迭坐于佛座;侧面之佛,右侧为骑象之普贤,左侧为骑狮之文殊。其镌刻年代,相传为明永乐 年间。   涪陵镇安新石器时代遗址:位于长江左岸二级阶地,社员邓光发修筑房屋取土,掘至文化层,附近竹林也有文化层出露。从陶片器形判断,有红(灰)陶敛口钵,灰陶尖底器等。遗址高程181m。   涪陵蔺市镇龙门桥:跨架于梨香河上,长160m,宽7m,高27m,桥面高程171m。桥建于清光 绪元年(1875年)为石构件纵联式拱桥,共3孔,实肩,桥墩上方栏杆外有两镂空透雕石龙,龙头朝梨香河上游方向,悬空昂首,口含宝珠,雕刻精致,造型优美,令人叹为观止。龙尾高翘于桥北栏杆外。桥西端两石雕象和东端石狮子保存好,栩栩如生;桥正中栏杆外的“龙门桥”3个楷书大笔遒劲饱满,雄浑有力。   涪陵小田溪战国墓群:位于涪陵城东南30km乌江西岸永胜乡,1972年四川省博物馆在此发掘了3座土坑墓,出土的器物有铜编钟14件,虎纽钅享于一件,错银铜壶一件,钲两件,还有缶、釜、甑、戈 、矛、剑、钺、弩机、镞及其他生活用具。编钟通身以浇铸和错金的技法,饰以兽面、蟠夔、几何纹组成的图案,铜银的技法,制成云水纹图案,都是精雕细镂,体现了高度的制作技巧。这批出土的文物除剑的形式尚有巴蜀铜兵器的特点外,其他都和秦楚无多大差别。   在蔺市镇、鹤凤滩、镇安等地,农民烧砖取土曾挖出一些巴人墓。《华阳国志》载:巴“先王墓在枳”,枳即今之涪陵。看来,配合基本建设,认真细致地工作,估计会有新的重要发现。   涪陵白鹤梁枯水题刻:是省级保护单位,位于长江与乌江交汇处上游约1km的长江中一道岩石渠——白鹤梁上,东西方向长1600m,南北方向宽10~15m,高出最低水位仅2m,只在冬春之交石梁才浮现江心。表层的坚硬砂岩,厚约1~1.5m,其下层为软质页岩,厚度在2m以上。岩面平整,呈14.5度的角度向江心倾斜。由于江水侵蚀,石梁分为三段,题刻和石鱼水均标均集中在中段靠下端的砂岩斜面上,计有题刻163段,其 中以宋代最多,约百段左右。元、明、清代次之,石鱼14尾,线刻观音一幅。石鱼是古 代水文观测的标志,题刻文字是古代水文观测的记录。我国古代人民把石鱼这一观测标志设 置在多年平均最低水位附近。石鱼三、五年或十余年一现。涪陵民间有“石鱼出水兆丰年” 的说法,每逢石鱼出水,观者络绎,观鱼者

文档评论(0)

sa1fs5g1xc1I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