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和县蔬菜产业简介.docVIP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I和县蔬菜产业简介

和县蔬菜产业简介 一、农业概况 和县地处皖东,东临长江,西傍巢湖,毗邻南京、马鞍山、芜湖、合肥四座大中城市,总面积141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79万亩,山场22.3万亩,水面15.3万亩。现辖15个乡镇,270个村民委员会,总人口65.1万人,其中农业人口55.7万人,是个典型农业县。 和县土质肥沃,气候温和,水资源丰富,交通便捷,农业生产条件优越。全境属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5.6℃,无霜期232天,日照时数2126小时,降雨量1006毫米,境内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西北多为山丘、岗地,东南多为平原、圩区,俗称“三山七圩”。境内有牛屯河、姥下河、太阳河、得胜河、双桥河、石跋河、驷马河7条内河,另有裕溪河、滁河二条界河,均自西向东注入长江,江岸线长65公里。 改革开放以来,和县广大干群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农业生产取得了较大发展,产业结构调整成效明显,初步形成了蔬菜、禽畜、水产、优质粮油、经果林等五大主导产业,形成了以大棚蔬菜、大棚养鸡、大棚养鸭和精养鱼塘为特色的“三塘加一棚”农业经济新格局。尤以蔬菜产业更成为农业支柱产业,2004年全县蔬菜(含瓜类)总播面积达42.5万亩,其中大棚蔬菜20万亩,全年总产量超79万吨,产值约8.1亿元,约占种植业总产值的三分之二,占农业总产值的五分之二。全县农民人均种菜纯收入1100元,占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的40%以上。 二、蔬菜产业特色 和县蔬菜规模化生产起步于上世纪80年代初,经过近20年的发展,已达到相当规模,特别是近几年来,县委、县政府进一步明确把发展无公害蔬菜作为深化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主攻方向,蔬菜产业又上了一个新台阶。二十年间种菜大户由城南乡的12户发展至全县15个乡镇、150多个村庄、7万多个农户;蔬菜品种由原来的几种发展到十六大类、一百多个品种,生产规模、栽培技术水平也都有了质的飞跃,蔬菜产业已成为我县具有鲜明特色的支柱产业。和县蔬菜产业具有以下特色: (一)多种栽培模式并存,初步形成了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的八大特色生产区域。全县蔬菜瓜果总播面积的80%集中在沿江、沿公路干线,结合加工企业及销售网点,形成一个带状分布及八大区域特色相间的城郊生产型合理布局:以城南乡、姥桥镇、历阳镇、雍镇乡为核心的大棚茄果类种植区,面积约13万亩;以乌江镇、历阳镇为核心的拱棚甜瓜种植区,面积约5万亩;以乌江镇、姥桥镇为核心的豆类种植区,面积约8万亩;以乌江镇、香泉镇为核心的出口蔬菜种植区,面积约2万亩;以善厚镇为核心的常规蔬菜育种区,面积约1.5万亩;以沈巷镇为核心的大棚莴笋、韭菜种植区,面积约1.0.万亩;以西埠镇为核心的黄瓜种植区,面积约1.5万亩;以石杨镇、绰庙乡为核心的水生蔬菜种植区,面积约1.0万亩。核心产区的主栽品种多种栽培模式并存,大部分能周年供应,且规模都在万亩以上,形成了一乡一品、一品多乡的规模化生产格局。 (二)新品种、新技术、新设施在蔬菜生产中得到推广与应用。创业初期,我县蔬菜主要为茄子、辣椒、番茄“老三篇”。随着蔬菜产业的发展,新的优良品种不断被引进、推广,仅近两年来,我县就陆续引进国内外的辣椒、番茄、茄子、厚皮甜瓜、小西瓜、南瓜、西葫芦、草莓、芥蓝、苗香、生菜、青花菜、甜椒、樱桃番茄等十六大类80多个品种进行试验示范,从中筛选出20个适宜我县种植的新品种在生产中推广。广大菜农和农业科技人员在生产实践中努力探索,积累经验,形成了一套具有地方特色的蔬菜栽培技术体系,同时积极学习、引进先进的新技术、新设施,如脱毒技术、吊蔓栽培技术、高密度栽培技术、微量元素施肥技术、微滴灌技术、平衡施肥技术、CO2气肥施用技术、穴盘育苗等新技术,遮阳网、防虫网、微滴灌、育苗盘、施肥器、除草地膜、转光膜、无滴保温长寿膜等新设施。新品种、新技术、新设施的引进推广与普及,全面提升了我县蔬菜生产水平,效益和品位,推进了蔬菜产业的持续发展。 (三)社会化服务已初具规模。随着蔬菜生产规模的扩张,社会化服务也随之不断发展壮大。在市场建设方面,以皖江蔬菜大市场为龙头,以乌江边贸市场、卜集瓜果市场、沈巷边贸市场等为骨干,与依公路沿线建立的24家产地蔬菜市场,构成了县、乡、村三级市场网络,构筑了“大生产、大市场、大流通”的格局,尤其是投资3200万元建成的皖江蔬菜批发市场,占地面积200亩,去年被列为全国三十家创建“三绿(绿色市场、绿色食品、绿色通道)工程”试点单位之一,该市场在与上海、杭州、南昌、长沙、南京、武汉、合肥等十多家市场结成“友好市场”的同时,又与东北、西北等近百家市场建立了业务往来,互换场地、互设窗口。目前,皖江大市场的销售区域已扩展到除西藏外,全国其它所有省份的大中城市。2004年,市场蔬菜成交量43万吨,交易额4.3亿元。在信息服务方面,作为中国蔬菜流通协会定点市场的皖江蔬菜大市场

文档评论(0)

tiantiand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