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颜色词的文化内涵 英汉动物词语文化内涵比较.doc

英汉颜色词的文化内涵 英汉动物词语文化内涵比较.doc

  1. 1、本文档共4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英汉颜色词的文化内涵 英汉动物词语文化内涵比较

英汉颜色词的文化内涵 英汉动物词语文化内涵比较 导读:就爱阅读网友为您分享以下“英汉动物词语文化内涵比较”的资讯,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您对92的支持! 摘要: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探讨语言的文化内涵是跨文化交际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词语是构成语言的基本单位,是语言中最积极、最活跃的一个部分,而英汉两种语言中有着丰富的动物词汇,这些动物词语承载的寓意反映了英汉民族的文化内涵及差异。 关键词:动物词语;文化内涵;差异 在人类历史发展的漫长进程中, 动物一直与人类保持着密切联系并对人类的生存、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这种亲密无间的关系使得人类对动物产生喜爱、同情、厌恶、恐惧等错综复杂的情感,所以在英汉两种文化中都有许多与动物相关的词汇。由于受历史、习俗、价值观念、宗教信仰等诸方面文化因素的影响, 英汉两种语言赋予动物词汇各自特定的文化内涵。例如:中国人常把勤劳、吃苦的人比作“老黄牛”,鲁迅先生的“俯首甘为孺子牛”家喻户晓;而英语中“马”才是任劳任怨的典范;在阿拉伯文化中,坚韧、忠诚和力量的象征则首推骆驼。 人类有着相似的思维能力和共同的认知规律,一些动物在英汉两大民族生活中占有同等重要的地位,而且这些动物本身的固有属性和特点,因此英汉两种语言中有些动物词语含有相同或相似的文化内涵,有着相同的比喻意义。而另一方面,英汉两个民族有着各自不同的历史发展进程,从而形成了不同的历史文化,各自不同的宗教信仰、地理环境、风俗习惯、价值取向又形成了两种文化之间的差异。由于这种差异的存在,有些动物词语蕴涵着迥然不同的文化内涵,在跨文化交际时,我们应充分考虑这些动物词汇的文化内涵与差异,以促进两者之间的跨文化交流。 一、 英汉动物词语文化内涵的共性 人类本身及其赖以生存的一切外部条件,包括地理状况、生态环境、季节更替、气候变化以及整个人类社会都存在着种种共性,这些共性使得人类对自身以及客观世界形成共识。人们在实际生活和生产劳动中共同感受,使英汉语言中有许多基本相同的动物形象,并赋予这些动物词语共同的文化内涵。例如,“狐狸”在英汉语言中都比喻“狡猾的人”,英语中有“as°cunning°as°a°fox”的习语表达,汉语中则说某人“像狡猾的狐狸”。再如:汉语中孔雀是一种爱比美的骄傲动物,英语中也有习语“as°proud°as°a°peacock”用来比喻人的“高傲自大,目中无人”;英语中的“wolf”有虚伪狡诈的特性,习语°a°wolf°in°a°sheep#39;s clothing喻指“伪装友善的敌人”,汉语中同样有“披着羊皮的狼”的比喻,由此可见wolf“狼”一词在英汉两种语言中具有相同的文化内涵,体现了人类对动物的认知有着某些方面的共性,属于文化重叠现象。同一动物词语在两种语言中有 着相同或相似的比喻意义,反映了某些英汉动物词语文化内涵的共性。 二、英汉动物词语文化内涵的差异

文档评论(0)

raojun0000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