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会CEO李翔昊:社交产品十年记.docVIP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会会CEO李翔昊:社交产品十年记

社交产品十年记:生死两茫茫 会会职业达人一篇《豆瓣十年,一个典型精英社区的起伏兴衰》,激起了多少文艺青年对这个中国最具代表性社区的感慨与回想。作为一个理工男,似乎难有这样的共鸣。 但仔细回想,自2006年至今,我从开始接触“校内网”,到踏入互联网行业,成为一名多年从事社交产品的产品经理,也算是经历了社交产品10年的更迭交替。既是年底大家喜欢盘点的时刻,也就说说我所体会到的——这10年里社交产品的发展。 1 前仆后继的校园社交 2006年,当我们还在校园读书时,校内网就打着精英高校的噱头,在宿舍楼下张贴A4小海报,发放小传单,开始踏入SNS最早的战场。 随后被人津津乐道的注册送鸡腿等营销活动,和现在扫码注册送礼品的O2O补贴何其相似,都是拿钱换用户。 但值得一提的是,当年做鸡腿营销的,并不是从清华北大做种子用户起家的校内网,而是后来想在北京市场追赶校内的占座网和5Q校缘网。事实证明,没有实际的关系沉淀和社交场景,这些靠鸡腿吸引过来的注册用户也只能成为融资的数据,却不能有效转化成活跃用户。 所以后来占座网、5Q校缘网,也未能在北京、上海等先发城市超越校内网。5Q校缘网是千橡公司的旗下网站,该公司创始人陈一舟带有创业光环,曾是ChinaRen的联合创始人。5Q校缘网在北京争夺用户不成,转而在东北发力,靠校园地推获得了一定的用户基础,具备了融资的本钱。而占座网走的是团委路线,显然毫无群众基础,纵然创始人张帆有着和陈一舟一样的斯坦福MBA背景,占尽了早期融资的优势,也再无后续。 后面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校内网创始人王兴,因为背景不如上述几位高大上,融资失败,最后不得不将校内卖给陈一舟。此后,5Q校缘网与校内网合并,实际上沿用的还是校内网的产品。校内网在08、09年时迎来了用户的快速爆发,09年更名为人人网,11年上市,可谓创造了国内社交网络最辉煌的时刻。 为什么是校园社交? 让我们先来看看20岁大学生群体的特点。离开高中,进入了一个群体高密度的校园空间,原有的社交关系被打破急需重建。校园网络较之家庭网络的先进,群体在空间里的高密度,为产品的营销推广带来了便利,口碑效应极容易展现。 所以到现在,校园社交,依然是被不少创业者(尤其是年轻人),一直惦记着的话题。 tataUFO,10点10分,早已陨落的“师兄帮帮忙”,以及无数我在新闻资讯里看到过的项目,都在走这个方向。哪怕是课程格子——这个靠着工具起家的产品,在赢得了庞大的用户基础后,给投资人讲的故事,也还是校园社交。 回想校内网当年,虽然陈一舟和张帆都有着斯坦福MBA背景,但是在产品上也还是做不过离开校园没几年的王兴。所以说,这个领域的创业,对于用户需求的理解和创新,还是得年龄阶段或心态与学生更接近的创业者来完成。 去年IDG在少帅李丰(当时还在)鼓捣下,大力支持90后创业,也是这个缘由。 这几年,似乎没有哪个能够复制校内网从校园走出来的成功路径。也许是因为,现在宽带的普及和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学生在校园的网络环境优势不复存在,大学生和普通年轻人的社交边界似乎变得模糊。校园市场也不是当初的那块SNS处女地。过于激烈的创业竞争,已经存在的巨头,校园的蓝海早已不再。 2 人人、微博到微信 ——硝烟将尽的主战场 较之人人网,让更多白领用户了解社交网络的,应该是迅猛崛起,又快速衰落,到现在销声匿迹的开心网。 开心网,应该是在那个年代,从传播渠道到产品特性,都曾创造病毒营销的经典案例。 先说传播渠道。程炳皓的新浪前同事群,为开心网带来了非常优质的、拥有互联网人和媒体人双重属性的种子人群;发挥了最重要作用的是,开心网充分利用MSN messenger这一和邮件结合的工具。 曾几何时,那个社交工具还依然被QQ统治的年代用QQ,却一直是MSN的忠实用户。当时的白领用户,工作沟通一律加MSN。这一举动或有崇洋媚外的品牌情节,为了保障工作关系和生活关系的有效区分MSN可以绑定电子邮箱,也为工作沟通带来了便利。 在我看来, 言归正处,开心网的病毒营销,就借助绑定MSN邮箱用户,开始往messenger的用户扩散开来。他们给用户的messenger联系人发营销邮件,更改用户签名,迅速带来了大量用户。这是传播渠道上的借力到位。之后再用同样手段的产品,就很难再获得同样的效果。 再说产品特性,买卖奴隶、抢车位、开心农场,这些既符合白领用户心态又好玩的游戏,是最早的社交网页小游戏。一起玩的朋友越多,便会有更多互动,乐趣越足。每天偷几分钟菜,还能成为办公室同事的谈资,形成主动传播。开心网也迅速引爆。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开心网在社交游戏的火爆之后,并没有像校内网-人人网一样继续蓬勃发展。 其中的原因,外界有很多马后炮式的分析。我

文档评论(0)

178981183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