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2《大气探测学》考试大纲..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602《大气探测学》考试大纲.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5年研究生招生入学考试 《大气探测学》考试大纲 科目代码:602 科目名称:大气探测学 参考书目: 《大气探测学教程》,林晔主编,气象出版社,1993 《现代大气探测》,张霭琛编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中国云图》,国家气象局科学出版社,1984 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 一、课程目标 一是为学生学习天气预报、气候诊断分析、气象学、动力气象学等课程提供对气象资料的获取及处理方法的知识二是为大气边界层物理、大气湍流、云雾物理学、污染气象学、微波遥感、大气辐射学、大气环流等课程提供大气要素探测的理论和仪器原理、方法。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21世纪高素质的大气科学人才奠定基础。 要求学生掌握基本大气要素探测基本理论和探测原理国内外《大气探测学》的新技术、新仪器和新方法。基础理论与实践的密切结合注重基础性、前沿性和时代性 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 绪论、 云、能见度和天气现象的观测 ?第一章 绪论 ?1、理解大气探测的定义和分类 ?2、了解大气探测发展简史 ?3、理解大气探测仪器几个性能指标:惯性、灵敏度、准确度、分辨率、量程的概念 ?4、理解大气探测的“三性”要求:代表性、准确性、比较性的概念,了解准确性的确定原则。 ?第二章 云的观测 ?1、了解云的定义、观测项目、观云注意事项 ?2、掌握云的分类和云状的定义与识别特征 ?3、理解云的外形和成云的基本过程 ?4、了解云状的相互演变及其与天气演变的关系 ?5、掌握云的国际电码及其天气意义 ?6、了解云量和云高的器测法,会目测云量和云高 ? ?第三章 能见度的观测 ?1、理解能见度定义,了解能见度影响因子 ?2、理解气象能见度定义,了解气象能见度目测法 ?3、了解能见度器测法 ? ?第四章 天气现象的观测 1、掌握天气现象的定义和分类 2、掌握要记录的34种天气现象(按现行地面气象观测规范)的特征与符号 第二篇 温度、湿度、气压和风的观测 ?第五章 温度的测量 ?1 ?2、掌握玻璃液体温度表、双金属片温度计、热电偶温度表、金属电阻丝温度表、半导体热敏电阻温度表、P-N结温度表、石英晶体温度表的基本原理 ?3、掌握测温元件的热滞效应 ?设备 ?第六章 湿度的测量 ?1湿度的定义和 ?2、了解测量空气湿度的五类主要方法 3、掌握干湿测湿原理 4、了解毛发湿度表测湿原理? 露点仪测湿原理6、理解湿敏电阻、湿敏电容、光学湿度计的测湿原理????????? ?第七章 气压的测量 ? 2、掌握水银气压表的测压原理 ?3水银气压表的订正?4、理解空盒气压表、气压计的测压原理 ?的测压原理??????海平面气压的 ? ?第八章 地面风的测量 ?1 ?2、掌握风向标的常见形式及风向标的一般结构 ?3、理解风向标测风向原理,了解风向信号的转换和记录系统的常用类型 ?4、了解旋转式风速表的感应部分的常见三种形式,理解风杯风速表的基本原理 5、理解压力式风速仪的基本原理 6、了解散热式风速表 ? ?第九章 高空风的测量 ?1 ?2、掌握气球测风方法的基本原理,会处理气球测风资料 ?3、了解气象气球 ?4确定气球位置的仪器设备 ?6、了解探空仪的基本构造、分类以及无线电探空系统的组成 第三篇 降水、蒸发和辐射的测量、自动气象站?第十章 降水、蒸发的测量 ??2、了解积雪的测量 ?测量蒸发 ? ?第十一章 辐射及日照时数的观测?理解辐射基本量及观测 ?2、理解辐射测量原理、仪器及测量标准 ?直接辐射的日照时数的 ? ?第十二章 自动气象站?1、理解自动气象站 ?2、了解自动气象站的基本组成 第四篇 气象雷达和气象卫星?第十三章 气象雷达和气象卫星 ?气象雷达回波的识别 ?气象要素的雷达测量? ? 第三部分 有关说明与实施要求 1、考试目标的能力层次的表述 本课程对各考核点的能力要求一般分为三个层次用相关词语描述: 较低要求——了解; 一般要求——理解、熟悉、会; 较高要求——掌握、应用。 一般来说,对概念、原理、理论知识等,可用“了解”、“理解”、“掌握”等词表述;对计算方法、应用方面,可用“会”、“应用”、“掌握”等词。 2、参考书目 《大气探测学教程》,林晔主编,气象出版社,1993 《现代大气探测》,张霭琛编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中国云图》,国家气象局科学出版社,1984 (1)本课程的命题考试是根据本大纲规定的考试内容来确定的,根据本大纲规定的各种比例(每种比例规定可有5分以内的浮动幅度,来组配试卷,适当掌握试题的内容、覆盖面、能力层次和难易度)。 (2)各篇考题所占分数大致如下: ①绪论、 云、能见度和天气现象的观测约占20% ②温度、湿度、气压和风的观测约占60% ③降水、蒸发和辐射的测量、自动气象站 ④气象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gangshou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