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名称关于梅屿的绿色蔬菜的调查与研究.docVIP

课题名称关于梅屿的绿色蔬菜的调查与研究.doc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课题名称关于梅屿的绿色蔬菜的调查与研究

课题名称:关于本地番茄的调查与研究 研究时间:2012年5月——2013年5月 学 校: 瑞安市马屿镇梅屿中学 班 级: 八(1)班 指导老师: 赵丽云、吴定武 第一执笔人: 王思瑞 小组成员: 王思瑞、林星辰、林育纯、 吴安妮、戴陈静 关于本地番茄的调查与研究 【内容摘要】通过实地访谈法、文献检索法对本地番茄进行深入研究,亲自体验种植过程,较系统和全面地收集、整理大棚番茄种植技术、特色以及产业发展情况的信息;并把我们收获的信息以多种途径进行宣传,让更多人知晓,为家乡发展献出自己的力量。 【关键词】大棚番茄 种植 特色 一、课题的提出 自从成立了综合实践小组,我们便对这个课程充满好奇。但是第一次尝试综合实践活动,我们无处下手。赵老师提醒我们: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求体现地方特色。我们猛然想到:要不研究家乡的特色?我们的家乡地处于飞云江北岸,因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水源充足,土壤肥沃,农业便成为支柱产业。我们决定从熟悉的农产品下手,但家乡的拳头农产品很多,如番茄、黄瓜、芹菜等,这些都要研究吗?研究有意义吗?经过多次开会讨论,大家一致决定研究番茄,因为本地有“番茄之乡”美称,那这个美称什么时候获得,本地番茄有什么特色,它对本地有什么影响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开始了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了解本地被评为“番茄之乡”的原因。 2.了解本地番茄的特色、大棚番茄的种植技术,以及亲身体验番茄采摘、授粉的过程。 3.了解本地番茄产业发展的情况以及对本地经济的影响。 4.宣传家乡的绿色无公害蔬菜—番茄,为家乡发展出一份自己的力量。 三、研究步骤及方法 1. 研究步骤 2013年5月我们去番茄基地了解了大棚番茄。 2012年6月访问农民、老师。 2012年9月至10月多次访问乡政府、蔬菜合作社、种植大户。 2012年11月对本校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2012年12月进行调查结果分析、阶段总结。 2013年1月访问工商局。 2013年2月再次去乡政府、蔬菜合作社查找资料。 2013年3月去大棚里亲身体验番茄采摘、授粉的过程。 2013年4月在本地各个村进行宣传。 2013年5月对获得的资料进行总结;修改综合实践活动成果。 2.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检索法、访谈法、观察法、问卷调查法。 四、研究过程及结果 活动刚开始,我们热情高涨,围绕“本地番茄”的主题提出了很多问题,但老师提醒我们应注意问题的意义、价值。经过筛选、归纳,我们认为以下的问题最具有研究价值。 ①本地被评为“番茄之乡”的原因有哪些? ②本地番茄的特色有哪些? ③大棚番茄是如何种植的,需要哪些技术? ④本地番茄产业的发展情况如何?对本地有哪方面的影响? 问题一确定,俺们“豆帮”成员就“马不停蹄”地奔波了。关于“豆帮”名称的由来,是因为大家觉得组长脸型像土豆,便说他是“豆长”,我们就是“豆帮”。起初喊“豆长”,他还会生气地吼吼;后来叫开了,他也乐意听,觉得很亲切;现在连老师都这么喊他。 信息搜集。 (1)对农民的调查访问 因为大家认为农民肯定知道不少,自作主张地瞒着老师偷偷行动,就是想被夸奖一番。时间定在周日,当我们十分兴奋地发现有位农民伯伯在田间勤作,兴致勃勃地跑上去询问:一种情况是理都不理,仍埋头苦干,害我们好心情顿时失了一大半(因为在我们心中农民伯伯永远是那么和蔼可亲)。另一种情况是十分热情迎接我们的到来,停下手中的活认真听,但不知是我们问的太犀利还是他知识不渊博,得到的结果总是摇头、微笑、简单几个字。 结果:回去之后被赵老师“狠批”一顿,说这根本就不像是一个团队,是群无头苍蝇。哎,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我们开始端正态度,在老师指导下制定了研究计划(见附件一)。 (2)对老师的调查访问 有了上次经验,我们决定先对本校老师进行调查访问。因为本校的老师大多数是本地人,了解肯定比我们丰富。又由于社会老师是我们的“好哥们”,我们第一个就去访问他,可不知为何他竟委婉谢绝了。事后才得知被拒绝的原因是当时老师正忙,而我们又没有说清楚缘由。又一次经验教训:访问前一定要说清楚缘由,而且要从被访问者的角度思考问题。接下来我们顺利地访问了科学老师、谷校长,了解到不少内容。 结果:老师们对于本地番茄的特殊、种植过程以及技术方面都是一知半解,所以访问也只好草草结束。原来老师也不是万能的呀! (3)对乡政府、蔬菜合作社、种植大户的访问 由于上学时间与上班时间冲突,对于乡政府的访问一直不成功。后来还是托关系约上,害得我们没吃午饭就被“可恨”的豆长拉去。虽然工作人员很耐心回答提出的问题,可总觉得他的回答不够详细。 合作

文档评论(0)

book198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