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明清——风力水车 宋应星《天工开物》中的风力水车 * * * * 水稻的生产大体需要经过哪些环节? → → (一) 操 作 方 法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 “神农”的传说 一 中国农业的始祖 神农氏 (炎帝) 性别:男 出生年月:远古 家庭住址:山洞 名人名片 从“刀耕火种”到“以牛田”: 二 (二)概况(过程) (三)影响 1、积极 2、消极 农耕技术的进步,使农产品的亩产量有所提高,推动农业经济的发展。 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的经营方式,农业耕作技术难以实现进一步的 革命性的发展。 1、 “铁器牛耕”的出现: 2、汉唐“铁器牛耕”的发展: 春秋战国 东汉,二牛抬杠——一牛挽犁 唐,曲辕犁 汉,牛耕普及全国,铁农具大大增加, 出现曲柄锄(中耕)、大镰(收获)、耧车(播种) (一)背景 农耕技术的改进 “刀耕火种”使得生产效益十分低下 1、阅读第二子目提炼内容主题 2、围绕你所提取的主题对本子目进行知识角度的划分 3、阅读第三自然段找出汉唐时期“铁器牛耕”发展的表现 贫者无立锥之地: 三 (一)土地兼并的根源: 土地私有制 土地制度演变 唐中期以后 北魏—唐前期 战国——北魏 封 建 社 会 奴隶社会(商周) 所有制形式 土地制度 时期 井田制 封建土地私有制 均田制和封建土地 私有制并存 封建土地私有制 名义上归国家所有,实际归国王所有 地主土地私有和农民土地私有 土地国有(均田制) 地主土地私有和农民土地私有 地主土地私有和农民土地私有 (二)土地兼并表现: (三)土地兼并影响: 2、严重影响了国家的赋税收入。 3、出现了力图解决土地问题的尝试,例如开明政治家、农民阶级 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有力者无田可耕,有田者无力可耕 1、引起社会动荡不安。 难以抑制的土地兼并 悯农诗 唐·李绅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该诗反映了农民辛勤耕耘,不怕流汗,为社会经济发展作出了贡献。但是由于沉重的赋税和徭役负担,农民生活困苦,没有保障。 沉重的赋税和力役 四 赋税: 徭役: 水利、交通、国防、城市、宫室、陵墓等工程建设 兵役: 征战、戍边、守地 田亩税、人头税、杂税、附加税、临时性的征收 (一)内容 (二)影响 1、积极方面 ①赋税是专制王朝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促进帝国的繁荣富强 ②使得许多大型土木工程得以成功营造。 2、消极 赋税徭役使农民失去或离开土地。经济生活秩序遭到破坏,引发社会动乱,导致王朝覆灭和社会经济文化凋残。 大禹和他的继承人: 五 水利是中国传统农业发展的命脉 传 说 水利文献 水利工程 水利工具 战国 汉代 隋唐五代 明清 宋元 大禹平息洪水的危害,发展以灌溉为主的水利建设. 《河渠书》《沟洫志》 都江堰 (李冰) / 郑国渠(郑国) 井渠法 / 治理黄河(王景) 立井水车(北方) 高转筒车(南方) 水转翻车 戽斗 风力水车 大禹治水 难以抑制的土地兼并 归纳:古代中国农业经济基本的特点 课前提示: 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的农业经营方式,是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神农”的传说 从“刀耕火种”到“以牛田” 贫者无立锥之地 影响农业发展的因素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 知识结构 沉重的赋税和力役 大禹和他的继承人 ——农业的起源和地位 —农耕技术的进步 —难以抑制的土地兼并 —水利事业的发展 起源 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观察并寻找这头春秋青铜牛的特殊之处 文献记载 “宗庙之牺为畎亩之勤”。 ——《国语·晋语》 考古印证 中原地区发现较多春秋铁器 骨耜 石斧 青铜犁(商、西周) 汉代大镰 西汉耧车——世界上最早的播种机 汉曲柄锄 二牛抬扛(耦犁) 一牛挽犁 东汉 控制耕地的深浅。 直辕犁 曲辕犁 唐代 历史上曾有几百年时间,中国在许多方面比世界上其他国家领先,最大的优势也许就是它的犁。 ——[英]罗伯特·坦普尔《中国:发明与发现的国度》 一牛挽犁的犁耕,始于东汉,至今沿用…… “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谓之天府。” 都江堰(岷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 都江堰是全世界迄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 漕渠 郑国渠 郑国渠是公元前246年,秦王政采纳韩国人郑国的建议开凿。全长300余里,灌溉面积达18万公顷,成为我国古代最大的一条灌溉渠道。 井渠法(关中) 坎儿井起源于2000年前的汉代。它的特点是利用地面坡度引取地下水自流灌溉。坎儿井由坚井、地下暗渠、地面明渠、涝坝四个部分组成。它既能解决在地表无法开渠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高中历史(人民)复习 104高考历史选择题解题方法技巧.ppt
- 高中历史(人民)复习 108中国近代史通史概讲(第二轮复习).ppt
- 高中历史20世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ppt
- 高中历史必修2六至八单元.ppt
- 高中历史必修3识点整理.doc
- 高中历史必修二.3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ppt
- 高中历史必修二25课 亚洲与美洲的经济区域集团化.ppt
- 高中历史必修二25课_亚洲与美洲的经济区域集团化.ppt
- 高中历史必修二44课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ppt
- 高中历史必修二二单元复习课件.ppt
- 甘肃省XB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5届高三上学期一模诊断考试地理答案.doc
- 甘肃省XB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5届高三上学期一模诊断政治含解析.doc
- 安徽省皖江名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联考英语无答案.doc
- 2025年1月八省联考高考综合改革适应性测高三化学陕西山西宁夏青海卷无答案.doc
- 2025年1月八省联考高考综合改革适应性测高三化学四川卷无答案.doc
- 2025年1月八省联考高考综合改革适应性测高三政治陕西山西宁夏青海卷无答案.doc
- 2025年1月内蒙古自治区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适应性测试(八省联考)历史无答案.doc
- 2025年1月内蒙古自治区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适应性测试(八省联考)历史含解析.doc
- 2025年1月四川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适应性测试(八省联考)历史含解析.doc
- 2025年1月四川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适应性测试(八省联考)政治无答案.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