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道兵与襄渝铁路铁兵与襄渝铁路.docVIP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铁道兵与襄渝铁路铁兵与襄渝铁路

铁道兵与襄渝铁路 动车组奔驰在襄渝铁路上。 襄渝铁路一瞥。     襄渝铁路横贯鄂、陕、川、渝三省一市,东与汉丹、焦枝两线衔接,中与阳安、宝成铁路相通,西与成渝、川黔两线相连,是联络中国中原和西南地区的交通大动脉。这条铁路上,如今行驶着高速奔驰的动车组,我们在享受便捷交通的时候一定不要忘记:有很多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在修建这条钢铁大道时,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一、线路确定   襄渝铁路始建于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是当时中国地图上不作标记的秘密国防铁路线。   1964年,毛主席发出建设大西南的号召,经铁道部第二勘测设计院于1965年12月勘测设计,确定修建襄樊至成都的铁路,称襄成铁路。1968年初,中央出于国防建设的需要,作出了先修渝(重庆)达(县)铁路、缓建成(都)达(县)段的决定。1969年底,中央确定渝达、襄成两线合一,称襄渝铁路。同年12月29日,周恩来总理召开会议,研究加快铁路建设问题。铁道兵司令员刘贤权、铁道兵西南指挥部司令员何辉燕参加了会议,会上决定,襄渝铁路于1972年铺轨通车。   襄渝铁路是按国家Ⅰ级标准、以“进山、分散、进洞”的战备需要进行设计的,于1974年9月竣工。建成后的襄渝铁路起自襄樊,经莫家营、谷城、十堰、白河、旬阳、安康、万源、达县,全长915.6公里。   二、战士·英勇   铁道兵一师,是一支久经疆场的精锐部队,是一个曾经参加过孟良崮战役和淮海战役的英雄集体。1950年,部队入朝作战。1952年,因抗美援朝战争的需要,他们被改编为铁道兵并随郭维成将军参加了朝鲜龟城——球场——介川铁路的抢修工作。1969年,他们接到修建襄渝铁路十堰市境内文畈至胡家营段的任务。   铁一师除参加解放战争外,还在抗美援朝抢修铁路时赢得了 “打不断、炸不烂的钢铁运输线”的赞誉。电影 《激战无名川》中的将士,就是他们生活的原型。无名川大桥,真名是熙川郡百岭川大桥。铁一师第五团冒着美轰炸机的狂轰滥炸,连续实施了72昼夜的大抢修,确保了钢铁运输线的畅通。1979年,铁一师又参加对越自卫反击战,负责铁路的抢修与拆除工作。1984年,中国人民解放军裁军100万人,铁道兵16个师40万名官兵集体转业到铁道部建设局公司,其中铁一师大部分官兵转到中铁十一局,其所属的第二工程处和第三工程处仍驻十堰市城区。 三、 人民贡献   襄渝铁路文胡段的建设,自始至终得到了鄂西北人民的重视和支持。   1969年4月,铁一师派出先遣部队进驻十堰境内的襄渝铁路沿线,为后续部队全面开进作前期准备。师部先遣部队和一团先遣组设在老营(现武当山特区),二团设在六里坪,三团设在浪河,四团设在白浪,五团设在谷城县。同年底,铁一师所部2.6万人开赴襄渝铁路十堰境内施工沿线,师机关设在今天的丹江口市职工大学和丹江口市第一中学。根据实际情况,铁一师指挥所设在老营。   修路部队进入襄渝铁路十堰境内沿线后,大大增加了鄂西北人民的生活负担,广大群众却毫无怨言,对解放军十分关心、爱护。有的家庭主动让出房子给部队官兵住,有的家庭抽出劳力帮部队盖营房,有的群众主动帮助部队装卸货物等,涌现出许多军民一家亲的动人故事。   四、任务艰巨   襄渝铁路东段为鄂西北丘陵低山区,中段为秦岭巴山区,西段为四川盆地丘陵区。铁路横穿武当山、白云山,再经华蓥山、中梁山,在仙人渡、旬阳、紫阳3跨汉江,9跨东河,7跨将军河,33次跨后河,在北部跨嘉陵江。沿线两岸山高谷深,水流湍急,地势险峻。全线桥梁716座,隧道405座,桥高隧长,工程任务艰巨。修建铁路施工条件差,尤其是陕西境内,交通闭塞,物资缺乏,数百公里长的铁路沿线没有公路,没有电力,施工初期,工程和生活物资主要靠肩挑背扛。   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一师担负十堰境内文 (畈)胡 (家营)段铁路施工任务。文胡段位于襄渝线东端,东起谷城县文畈站,西至郧县胡家营站,全长127.8公里,蜿蜒于鄂西北群山之中。这段线路地形复杂,桥隧比较集中,桥隧总长占线路总长的40.8%,工程任务艰巨。出文畈站后,铁路两次穿越武当山支脉,横跨堵河,七越将军河,而后折入汉江峡谷南岸,溯江直逼胡家营车站。   修建襄渝铁路文胡段任务重、工期短、兵员不足。鉴于此,铁道兵一师请示当时的武汉军区,经湖北省人民政府同意,先后抽调黄冈、鄂城、襄阳、郧阳、咸宁地区的民兵师支援。1970年民兵为3.5万人次,1971年为9.5万人次,1972年为1.4万人次,1973年为1万人次。为了加强襄渝铁路十堰段的建设,根据铁道兵总部的建议,武汉军区和湖北省决定成立民兵指挥部。施工中,以部队为主,辅以民兵;也有民兵单独承担一段或一个工点的修建任务;也有以民兵为主,以少量部队予以加强。   在这段线路内,铁道兵30万大军和10余万民兵组成山中巨龙,完成了大量工程:路基正线站及附属土石方17

文档评论(0)

yyanrlun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