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信息战:人类战争的最高境界.docx

[精神信息战:人类战争的最高境界.docx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精神信息战:人类战争的最高境界

【刘戟锋、石海明】精神信息战:人类战争的最高境界2016-01-11?刘戟锋、石海明?心读天下◇生物信息战是应引起我们重视,但是在现代军事斗争中,恐怕光靠物理信息战、生物信息战也是不够的。■因为从更高的层面上看,武器杀人,还不是战争的终极目的。战争的最终目的是使敌方屈从于我方的意志,即从精神层面上制服对手。这就意味着,信息战在目前的偏狭思路上,必须向精神信息战开拓。◇遗憾的是,自海湾战争以来,有关信息战的概念,已经妇孺皆知。但在专业领域讨论信息战时,工程技术专家往往慷慨激昂,而社会科学专家则往往集体“失语”。这种现象其实是不正常的,也是不应该的,因为无论是从信息概念的内涵来看,还是从信息战的覆盖面来看,信息战话语权都不是工程技术专家的专利权。■但客观存在的情况是,由于受工程技术专家的影响,在军队信息化建设热潮中,比较普遍地存在一些认识误区:首先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将军队建设的信息化片面地归结为物理信息化。认为军队信息化建设就是物理条件的建设,物理信息作战模拟实验室就是信息化作战模拟实验室。只要有了计算机和网络等设备,军队信息化建设就基本完成了,却忽视相关软件的开发,尤其是忽视物理学以外的信息资源的建设、开发与利用。我们目前的所谓信息战专家,准确地说,其实只是物理信息战技术专家。◇物理信息战专家也是需要的,但光有这类专家肯定是不行的。■其次是认为军事指挥的信息化可以替代政治工作的信息化。政治工作没有必要另搞一套;或者认为,政治工作信息化可以完全参照军事工作信息化的方法与经验实施。却没有看到,政治工作信息化与军事工作信息化的内涵并不一致。◇一个重要原因可能是许多政治工作者对信息科学过于外行。■再次是将舆论战心理战法律战装备局限于以物理原理为主的装备。殊不知舆论战心理战法律战的不同作战样式各有侧重,但其最终目的都是从精神层面入手,化解敌方斗志、激励我方士气,实现在敌我双方斗争中的感知操纵和意识操纵。因此,舆论战心理战法律战装备的研制必须建立在对认知领域信息生成、传播、影响机制有所认识的基础上进行,必须以心理规律、认知规律为主要依据,离开了心理学、传播学等人文社会科学基础,舆论战心理战法律战装备研制将难以取得实质上的突破,将难以形成真正意义上的“杀手锏”。◇但客观存在的问题是,许多人对人文社会科学在军事领域的作用认识不足。■最后是认为一个部门或者一个领域就能凭借信息化的机遇,很快实现跨越式发展,忽视了信息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在整体上进行规划,配套建设和推进。◇上述认识误区的根源在于,要么是过于夸大了物理信息与物理信息技术的作用,要么是对于物理信息与其他信息、物理信息技术与其他信息技术的关系缺乏正确认识。这些误区的存在,将不利于我们的军队信息化建设,更不利于我们打赢一场真正意义上的信息战。■与相对固定不变的物理信息、生物信息等物质信息相比,精神信息具有自身的特点与优势,这就是:第一,内涵表现的丰富性。物理、生物信息的内涵与表现相对确定,但精神信息的内涵既与一定的民族文化心理有关,也与特定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关,其表现形式既可以是现代的,也可以是近代的,甚至是古代的。◇物理信息谈不上什么内涵,它们都是即时的。■第二,发生机制的复杂性。从信息发生的角度看,精神信息的接收、加工及反馈方式不仅与人脑的功能紧密相关,而且具有鲜明的民族特性。不同的个体、群体、民族都有自己所偏爱的精神信息发生风格,其复杂机理尚属黑箱。◇这也是目前生命科学、心理科学重点研究的前沿问题之一。■第三,筛选加工的倾向性。物质信息的筛选加工可以客观地进行,可以不带任何倾向。但精神信息传送必须服务于特定的目的,在微观层次上要满足人的精神需要,在宏观层次上要服务于特定的意识形态和精神文明建设,因此必须经过一定的具有倾向性的选择和加工,也就是说必须坚持党性原则。◇所谓存在决定意识即是。■第四,传播扩散的多变性。物质信息在传播过程中不容易失真,而同样一条理念信息、情感信息或是事实信息,不同阅历、不同环境下的人在接受信息时,完全会有不同的理解或感受。同时,在进行二次、三次传播的过程中,人们还会加入自己的理解,进行再次合成与制作,正说明精神信息在传播扩散的过程中具有多变性。◇如果说物质信息失真,也仅仅是受自然环境的影响,而自然环境的影响是事先可以预计的。■第五,作用对象的大众性。在信息战中,物质信息的作用对象主要是敌对方,但精神信息的作用对象并不限于敌对方,它还要为激励士气作用于己方,并为争取道义支持而作用于第三方。◇也就是说在发生作用时可控性小。■第六,影响效果的渐进性。物质信息的作用效果比较明显,有时可以立竿见影。但精神信息的作用需要循序渐进地进行,不能指望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而是一个逐步积累的渐进过程。◇这样一来,对应于信息的分类,应该存在物理信息学、生物信息学与精神信息学。精神

文档评论(0)

wangz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