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介质和意义构成.doc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语言介质和意义构成语言介质和意义构成

语言介质和意义构成(李幼蒸) 背景说明:形上学和实证论的关系问题是我最关心的西方哲学和西方理论中的难点之一。巴黎会议的经验使我进一步认识到这正是西方思想传统中的固有两难问题。不久后收到卡塞尔大学有关媒介或介质符号学大会的邀请,提供全部与会资助。我遂视之为再一次“与西人质疑”的机会,为此撰写了这篇论文,并自信是大会中少数偏重根本理论问题探讨的论文之一(如果不说是其中最具理论性的一篇的话)。在听过大会主席N君根据艾柯理论观点提出的一篇反理性主义讲演后,发觉我的立场可以说与之针锋相对。对西方文学系中流行的后现代主义观点,实在不能认同。(N君在其主题讲演“绘画是否能说谎?”中援引艾柯理论,批评“真伪二分法”,说许多现象不能适用于此,如“绘画与建筑”,从而把科学论述和文艺作品混为一谈。他主编的会议论文集《媒介符号学》出版于1997年。)会后我照例寄回修改过的文章,而万万没有想到,时经半年,巴黎会议遭遇竞然重新上演。不论是在处理巴黎会议事端还是处理卡塞尔会议事端时,我得承认,我均表现出远不如西人善于自我控制的情绪性反应,即指责其违背学术活动道德原则:公然利用手中权力排除不同意见发表的机会!我并将争端提交国际符号学学会理事会请求仲裁。经理事会讨论后决定改由一份欧洲符号学刊物发表。我于是再一次亲身经历了一些西方学者是如何处理与其观点不同的意见的:不仅绝无“为真理而辨”的兴趣,而且宁肯违背学术道德地利用手中权力排除异己。顺便一提,后来我在安排两部英文著作出版的周折中,自以为遇到了具有反威权心态的“善人”,遂将这两次经验坦率相告。不想一年之后,此人在事关己利时,表现出比前两人更厉害的“手段”,险些使历时五、六年的写作计划归于泡沫。十年过去了,终于认识到,一些西方学者,特别是自以为是的名人,是不喜欢东方人研究西学理论时“太有己见”的,因为理论应该是西方人的“强项”。这是我们在处理中西文化交流中应当看到的一个隐蔽方面。不过,本文发表后,该刊责任编辑之夫婿、已故法国著名符号学家Delledalle,专门来函对本文表达赞同之意。由于我和Delledalle之间的符号学研究方向不同,我不能确切判断他的肯定之言属于真意表白,还是代表杂志表达的一种“慰问”姿态。本篇与上篇称作“姐妹篇”,不仅指内容相关,而且指“社会语境”相连。? ?????????????????????????????????? ~~~~~~? 本文概要:本文企图使用符号学的“介质”(medium)一词来讨论我们时代非常重要的一个问题:解释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与当前西方在哲学、符号学、文学、和史学中主张解释具有不确定性的主要意见相反,本文通过对介质概念的一个中西比较符号学分析,提出文本读解中存在有一种“语用学——语义学解释确定性”的观点。此处所运用的“操作的确定性”概念,用以强化人文科学论证中的理性主义,并指出解释学的非理性主义,乃是源于“语言介质”概念的含混性用法。本文进而使用此概念来讨论当代非理性哲学中的认识论问题。? 0。导论 通讯过程中的记号和意指作用中的能指可以统一于介质概念,它含有三种意素:中间性、物质性和语义空性。三种意素彼此相联。中间性有两个意思:通讯中在信息发者和受者中间;意指作用中在表达平面和内容平面中间。本文企图首先指出必须区分作为语义单元的意义承载和作为表达平面内介质的意义承载。换言之,表达平面是意指机制本身,在物理上它基于介质之物质实体,而在语义上它由语言代码所构成。因此,在语言性文本中,存在有作为语义上“空的实体”的语言介质(S)和作为意义载体的能指(M)。后者只能根据种种意义构成条件来定义,而前者只是按照种种语义学机制来加以运用的材料或工具。重要的是,个别语言单元在解释中既可以被读解为S也可以被读解为M,这取决于由选择的修辞学策略所决定的明显的和潜在的语境状态。当然,任何意义必须由一个M来承载,但是一个M所有的同一语言形态可以先转换为S,然后再附加上新的意义。具体来说,一个字词(语言形态)可以或者被当作M或者被当作S,换言之,或者作为一定的意义,或者作为被使用的物质性实体以承载其他意义。在将M转换为S后,一个语言单元,可以通过语法的、语用学的、修辞学的工具,在任何可能的语境中,或者是理性地或者是非理性地,或者是科学地或者是艺术地,被加以运用或操弄。字词的、特别是哲学字词的这种功能性歪曲可以导致如下一种虚假化作用:载有在某一确定语境中形成的意义之字词可以用作一种指号(index),后者或许可以适用于很多其他的可能语境。哲学话语中的修辞学操弄,源于以教条主义方式或虚无主义方式扩大和缩小相关语境的范围,以及任意变换语言介质的码化或意指化方式;由此可以揭示出意义构成中一种意识形态语用学的作用。 1。语言介质和语义学层次 非语言的艺术性文本,如传统型绘画,由视觉材料所承载

文档评论(0)

skewguj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