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庄子的无己思想.doc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论庄子的无己思想论庄子的无己思想

论庄子的无己思想 〔摘要〕历代庄学的研究者无不重视对庄子哲学思想的探析,本文从整体上考量庄子《逍遥游》的思想内涵,再进行深入分析。庄子第一次在中国思想史上提出了人的自由问题,从而对自由的追求成为道家思想乃至道教的一个永恒主题。在庄子那里,自由是一种超凡脱俗的状态,一种妙不可言的境界。庄子敏锐地发现人的本性是自由的,人的精神是自由,只是他没有用这个词,他用的是“逍遥游”。而其最终的目的便是进入“无己”的境界,庄子的哲学思想体系为其建构的。 〔关键词〕逍遥游 自由 无己 《逍遥游》是《庄子》的代表篇目之一,也是诸子百家中的名篇,充满奇特的想象和浪漫的色彩,寓说理于寓言和生动的比喻中,形成独特的风格。“逍遥游”也是庄子哲学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全篇一再阐述无所依凭的主张,追求精神世界的绝对自由。在庄子的眼里,客观现实中的一事一物,包括人类本身都是对立而又相互依存的,这就没有绝对的自由,要想无所依凭就得无己。因而他希望一切顺乎自然,超脱于现实,否定人在社会生活中的一切作用,把人类的生活与万物的生存混为一体;提倡不滞于物,追求无条件的精神自由。 庄子所反映的逍遥观念对宇宙人生的观察是深入的,他在文中所描绘的理想境界,也是庄子人生哲学的中心旨趣。逍遥”也写作“消摇”,意思是优游自得的样子;“逍遥游”就是没有任何束缚地、自由自在地活动。   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至“圣人无名”,是本篇的主体,从对比许多不能“逍遥”的例子说明,要得真正达到自由自在的境界,必须“无己”、“无功”、“无名”。第二部分至“窅然丧其天下焉”,紧承上一部分进一步阐述,说明“无己”是摆脱各种束缚和依凭的唯一途径,只要真正做到忘掉自己、忘掉一切,就能达到逍遥的境界,也只有“无己”的人才是精神境界最高的人。余下为第三部分,论述什么是真正的有用和无用,说明不能为物所滞,要把无用当作有用,进一步表达了反对积极投身社会活动,志在不受任何拘束,追求优游自得的生活旨趣。 王夫之在其《庄子解》中论述内篇系统性时把《庄子》内七篇全放在“逍遥游”思想的统摄之下: “逍者, 向于消也, 过而忘也;遥者, 引而远也, 不局于心知之灵也; 故物论可齐, 生主可养, 形可忘而德充, 世可入而害远,帝王可应而天下治, 皆吻合于大宗以忘生死, 无不可游也, 无非游也。”〔1〕清孙嘉淦从《庄子》写作原因入手, 从内七篇的整体性角度论述《逍遥游》篇是《庄子》担纲之作, 其《南华通》解《逍遥游》主题曰:   逍遥游者, 庄子之志也, 其求道也高,其阅世也熟, 阅世熟则思远害, 求道高则入虚无。以为天地并生, 万物为一。而徒以有我之故, 遂有功名, 是生利害, 故必无己然后心大而能自得矣。齐物论之丧我, 养生之缘督, 人间世之无用, 德充符之忘形, 大宗师之人与天一, 应帝王之游于无有, 皆本诸此, 实为书之纲领, 故首发之, 所谓部如一篇, 颠之倒之而不可者也。〔2〕 罗宗强在为涂光社的《庄子范畴心解》作序时, 也从文本系统性角度把《庄子》一书评价为“一部不易解读的书”, “《逍遥游》是《庄子》的开篇, 注家普遍认为这是全书中最重要的一篇,有的甚至认为是全书的纲。”〔3〕张涅梳理了《庄子》内篇与其他篇目的关系, 指出《逍遥游》在整篇《庄子》文本中有统领《庄子》全文的重要作用: “从结构关系看, ‘内篇’的其他六篇是对《逍遥游》的思想展开, ‘外杂篇’又是对‘内篇’的解说、补充、发展和变异, 由此构成了一 个开放的、扩展的、建构和解构相统一的思想系统。”〔4〕 和前述庄学研究者注重从文本结构出发研究《庄子》体系不同, 徐复观在其《中国人性论史》中指出庄子所追求的人性特点是对精神自由的祈向,“庄子对精神自由的祈向, 首表现于《逍遥游》, 《逍遥游》可以说是《庄子》书的总论。”〔5〕 笔者认为,庄子的“无几”就是要摆脱束缚,不受限制,到达物我合一的自由精神境界。因此,可以从以下三方面来探析: 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 王夫之在其《庄子解》中把“逍遥游”看作是一种不局限于个人心灵认识偏见的感物方式并把达到“逍遥游”的方式归纳为“无待”: “无待者, 不待物以立己, 不待事以立功, 不待实以立名”〔6〕。也就是说, 欲达到“逍遥游”的境界,必须消弭“物”和“己”、“事”和“功”及“实”和“名”之间的对立关系, 即“无待”。这种“不待物以立己, 不待事以立功, 不待实以立名”就是庄子的“至人无己, 神人无功, 圣人无名” ( 《庄子·逍遥游》) 。 徐复观在其《中国人性论史》中高度评价庄子的“三无”思想: “‘至人无己’三句话, 乃庄子的全目的、全功夫之所在。《庄子》全书, 可以说都是这几句话多方面的发挥。”〔7〕台湾学者陈天启声言《逍遥游》篇为一种精神自由论, 精神自由的理想境界便是“无己”、“无

文档评论(0)

skewguj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