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任道为宗”宋濂的学术传承和理学思想
行为法学会(原呼和浩特市副市长)、北大博士后张之楠“任道为宗”:宋濂的学术传承和理学思想 作者简介:张之楠,男,1974年8月出生,汉族,山东曹县人,C.Pparty员,研究生学历。1995年7月毕业于北京林业大学林业经济管理学院,1995年7月至1998年6月在北京林业大学工作,1998年6月任职于中国中医药科技开发交流中心,期间在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任副市长。2008年6月至今任职于中国行为法学会,先后担任副秘书长、副会长,并就读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博士后。 内容提要:宋濂作为明初最重要的理学家之一,理学传承可上溯到朱熹和吕祖谦,文学传承可上溯到方凤。但宋濂在理学上没有固守一家之说,而是综览百家之说,丰富自己的理学思想。对于朱熹理学和陆九渊心学,宋濂不偏向于一家,而是调和二家之说,提出自己的明心、识心之说。 关键词:宋濂 朱熹 陆九渊 心学 宋濂曾作《白牛生传》,自叙入明前之经历与思想,其中提到有人以文人称之,宋濂反问说:“吾文人乎哉?天地之理欲穷之而未尽也,圣贤之道欲凝之而未成也。吾文人乎哉?”有人欲从宋濂学文,宋濂则告之孝弟:“其孝弟乎?文则吾不知也。”就是说,宋濂自认为是一个道学家,而非一个纯粹的文章之士。本文论述宋濂的理学传承和理学思想。 一 在明初的思想史中,宋濂确实占有重要的地位。据《明史》儒林传,明初的理学家,主要有范祖幹、叶仪、谢应芳、汪克宽、梁寅、赵汸、陈谟、刘基、宋濂、方孝孺、曹端、薛瑄、吴与弼等。 方孝孺是宋濂的学生,曹端与方孝孺同时稍后,薛瑄更在曹端之后,吴与弼与薛瑄差不多同时。方孝孺为明成祖所杀,曹端、薛瑄、吴与弼等皆为永乐朝及其以后时代人。 即是说,在明代建国之初的洪武朝前期,理学方面主要就是范祖幹、叶仪、谢应芳、汪克宽、梁寅、赵汸、陈谟、刘基、宋濂等人,他们皆是由元入明。其中范祖幹、叶仪、谢应芳、汪克宽、梁寅、赵汸、陈谟等人,在明初倡导朱学,并参与了修《元史》和朱元璋制定的其他一些文化活动,但他们或者很快就相继去世,或者辞官归隐,影响的范围并不是很大。刘基的理学思想在建国以后受到重视,如侯外庐主编的《宋明理学史》下册第一编“明初的理学”中第二节论述了刘基的理学思想。不过在明清人看来,刘基的贡献主要体现在功业和文章方面,“公之文章与功业并传无斁,恢恢乎有余芳矣。”《明史》刘基本传亦主要叙其功业,传末言:“暇则敷陈王道。帝每恭己以听,常呼为老先生而不名,曰:‘吾子房也。’又曰:‘数以孔子之言导予。’……所为文章,气昌而奇,与宋濂并为一代之宗。”即,对于刘基在近代以前并不以理学家视之,《宋元学案》和《明儒学案》皆不为之作传。因此章太炎在《诚意伯文集》序中说刘基为“明一代宗师”,应该也是从功业和文章方面而言的。 与刘基不同,宋濂的理学思想一直颇受重视,“公以开国巨公,首唱有明三百年钟吕之音,故尤有苍浑肃穆之神,旁魄于行墨之闲,其一代之元化,所以鼓吹休明者欤!”《宋元学案》为之作传;《儒林宗派》则在宋濂名下,专列宋氏学派:“方孝孺、王绅(仲缙,祎子,义乌)、楼琏(士琏,义乌)、郑渊(仲涵,浦江)、郑湜(仲持)、郑棠(叔美)、郑楷(叔度)、郑柏(叔瑞)、吕荣(慎明,永康)、陈子晟(仲昭、连江)。”这是洪武朝惟一的一个儒林宗派,由此可见宋濂在明初理学史和思想史上的重要性。 宋濂的师承关系较为复杂,《宋元学案》叙云:“尝从闻人梦吉授《春秋》。继从柳贯、黄溍、吴莱学古文词。”闻人梦吉、柳贯、黄溍和吴莱是宋濂的直接授学老师,对宋濂的理学和文学思想有着重大的影响。全祖望在指出宋濂授自四人之后,并指出其学之源流:“宋文宪公之学,受之其乡黄文献公、柳文肃公渊颖先生、吴莱凝默先生、闻人梦吉四家之学,并出于北山、鲁斋、仁山、白云之递传,上溯勉斋,以为徽公世嫡。”但全祖望同时指出,宋濂没有固守四先生之门户,而是溺于佛教:“婺中之学,至白云而所求于道者,疑若稍浅,观其所著,渐流于章句训诂,未有深造自得之语,视仁山远逊之,婺中学统之一变也。义乌诸公师之,遂成文章之士,则再变也。至公而渐流于佞佛者,流则三变也。犹幸方文正公为公高弟,一振而有光于西河,几几乎可以复振徽公之绪,惜其以凶终,未见其止,而并不得其传。虽然吾读文献、文肃、渊颖及公之文,爱其醇雅不佻,粹然有儒者气象,此则究其所得于经苑之坠言,不可诬也。词章虽君子之余事,然而心气由之以传,虽欲粉饰而卒不可得。”全祖望认为宋濂沉溺于佛学,则是指出了其理学思想中的佛教因素,对此,《宋明理学史》下册在论述宋濂“识心、明心的方法”中有所论述,认为宋濂是取自佛教的“不二之门”。 全祖望指出宋濂之学的源流可上溯于朱熹,其实不诬。《宋元学案》卷六十九《沧洲诸儒学案》记述宋濂的学承脉络为徐侨-王世杰-石一鳌-黄溍-宋濂。关于徐侨,《宋元学案》卷七十三《丽泽诸儒学案》列为叶氏门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