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一讲 中考作文是一场激烈的赛车游戏
如何提高孩子的中考分数,如何快速提高孩子的中考分数?这成为广大学生及家长最为关注的问题。数理化的复习是一套系统的工程,需要耗费长时间的复习与训练,但是语文却是一个例外。语文试卷总分120分,但是作文一题就占了50分,占了整个试卷的半壁江山,只要攻克了这一道题,语文基本上就稳操胜券了。因此我们说,中考作文是一场激烈的赛车游戏、失作文者必失天下。
作文得分不靠运气,也不完全取决于平时的写作实力,靠的是比赛技巧。这是应试教育的真谛。26年来的经验证明,短期的技巧训练可以把中考作文成绩提高5-8分,甚至更高。这个成功率在80%以上。比大量做数学短期训练提分效率要高得多。
今天,我讲的主题是:中考作文是一场激烈的赛车游戏。
一、直面现状立下赛车志
我们要想在中考作文这场激烈的赛车游戏中取胜,必须了解我们的作文现状,了解我们在作文中存在的问题。
你知道北京、武汉中考学生作文平均分是多少吗?分数上不去,问题出在哪里呢?
2013年,武汉市中考作文满分50分,82%的考生得分在30-34分之间,2014年也大致如此,全国其他城市的情况也不相上下。之所以出现这样的状况,学校作文教育的缺失是至关重要的一个因素。
由于对学生临考思维特点的关注不够深入,对目前命题特点的把握不够精准,缺乏对评分标准的有效分析,学生的考场作文出现了不少误区。
同学们有下面这些现象吗?
1、宿构套作严重、缺乏真情实感。
“套话作文”的危害性已成共识,引导考生“讲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既是新课标的要求,也是近年来的阅卷导向。但还不少学生在考场作文时总拿陶渊明、李白、苏东坡等历史素材来说事,远离人间烟火,回归历史废墟,空喊道德口号,情感空虚,特别是那种“开头+几个文化名人的例子+结尾”式的的“套话作文”在阅卷现场大面积出现。
记忆的底线
一考生 翻开一册册厚重的史书,我们会发现太多历史上的风云人物,笑看窗外花开花落,静观天上云卷云舒,生活得十分潇洒。因为他们坚守住了记忆的底线:忘记应该忘记的,记住应该记住的。 苏东坡 苏东坡一生坎坷,仕途十分不顺利,但他淡泊名利,把记忆中的失落与悲伤抛弃,潇洒地走向名山大川,在文学的海洋里遨游。在赤壁之上,他记住了清风与明月,把它们谱成绝美的华章,让后代的人们永久地记住。潇洒的苏东坡坚守住了记忆的底线,所以他的人生十分潇洒,所以他的诗文流芳百世。 陶渊明 陶渊明因为不肯“为五斗米折腰”,于是选择隐居田园,过上了“狂歌五柳前”“悠然见南山”的潇洒生活。对于官场上的庸俗与无聊,他选择了忘记,在充满诗意的田园生活中,他记住了隐逸的菊花,找到了淳朴的桃花源。隐逸的陶渊明坚守住了记忆的底线,于是一首首光芒四射的田园诗世代流传,一直流传到了我们的语文课本里,让我们天天背诵。 更多人 常常在溪亭日暮中“沉醉不知归路”的李清照坚守住了记忆的底线,她用凄美的文字告诉我们,她所记住的人生中的点点滴滴,她在“争渡,争渡”的途中所做出的选择;“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海子坚守住了记忆的底线,告诉我们,他会“从明天起,记住所有幸福的点滴,做个幸福的人”;伟大的艺术家凡·高坚守住了记忆的底线,他用一幅幅色彩绚丽的油画记下了这个世界的激情与精彩,让我们后人永久地驻足赞叹...... 我们 在漫漫人生路上,年轻的我们也将经历很多很多的悲悲喜喜,我们也应该像那些历史名人一样坚守住记忆的底线:忘记应该忘记的,记住应该记住的。
点评与启示:
应该说这篇文章注意点题,首尾呼应,思路、结构一目了然,语言比较流畅,体现了考生一定的写作功底,阅卷人若看得仓促也许会给出不错的分数。但细读下来,就会觉得这篇作文有说不出的别扭,评阅时阅卷老师将本文判为三类卷。原因有三,一是选用苏东坡、陶渊明、李清照等人们写烂了的陈旧的素材,没有新鲜感;二是那一个个小标题,貌似思路清晰,但没有深入的思考与分析,这种“清晰”就成了“简陋”;三是“记忆的底线”到底是什么,是“忘记应该忘记的,记住应该记住的”吗,考生说得铿锵有力,让人读来却一头雾水。 这篇文章的“新”,实际上与“创新”不搭界,倒是有些“俗套”。无论是高考作文还是中考作文,历来都旗帜鲜明地反对宿构和套作,而本文给人的感觉恰恰就是这样:考生把自己事先准备好的材料,硬生生地塞到这个作文题目之下。当阅卷人意识到了这一点,这篇考场作文的处境就十分危险,评为三类卷也就不足为奇了。
2、立意浅薄肤浅、缺乏深度思考。
中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