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第五章市场秩序法.ppt

  1. 1、本文档共3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五章市场秩序法

第六章 市场秩序法 第一节 反不正当竞争法 一. 概述 (一)制定反不正当竞争法的必要性 竞争是市场经济最基本的运行机制 竞争的基本作用就是给经营者以动力和压力 竞争的结果则是优胜劣汰 ★ 区别 不正当竞争行为 垄断行为 1. 不正当竞争行为是一种竞争行为;垄断行为则不是,且严格排斥竞争。 2. 不正当竞争行为不一定侵害消费者利益;垄断行为必定侵害消费者利益。 3.不正当竞争行为都是法律所禁止的;垄断行为有些是法律允许的。 (二)定义、立法目的、调整对象 1. 不正当竞争行为的界定 1883年的《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是最早对不正当竞争行为进行界定的: “凡在工业商业活动中违反诚实信用的竞争行为即构成不正当竞争行为。” 1896年,德国《反不正当竞争法》常被看成世界上第一部专门的反不正当竞争法,将其定义为: “在营业中为竞争的目的采取违反善良风俗”的行为。 1993年我国颁布的《反不正当竞争法》,    认为不正当竞争是指:经营者在经营活动中,违背诚实信用原则和公认的商业道德,损害其他经营者的权益,扰乱社会经济秩序的行为。 二. 不正当竞争行为 (一)混淆行为 (1)假冒他人注册商标 ① 完全仿照 ②足以引起他人误解 (2)擅自使用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称、包装、装潢或者使用与知名商品近似的名称、包装、装潢,造成和他人的知名商品相 混淆使购买者误认为是该知名商品。 (3)擅自使用他人的企业名称或姓名,使人误以为是他人的商品。 (4)在商品上伪造或冒用认证标志,名优标志等质量标志,伪造产地,对商品作引人误解的虚假表示。 (二)商业贿赂行为 特征: 商业贿赂的主体是从事市场交易的经营者,即买卖双方 商业贿赂的目的是为了排挤竞争对手 商业贿赂的形式除了金钱回扣之外还有提供免费度假、旅游、高档筵席、色情服务、赠送昂贵物品、装修房屋以及解决子女、亲属入学、就业等 ★区别: (三)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 1. 真实宣传 引人误解 2. 虚假宣传 未引起误解 3. 虚假宣传 引起误解 所谓引人误解的宣传是指就一般的社会公众的合理判断而言 (四)侵犯商业秘密的行为 技术信息、工艺流程、技术秘诀、设计图纸、化学配方、管理方法、产销策略、货源情报、客户名单、经营信息 (五)经营者以排挤竞争对手为目的以低于成本的价格销售商品(倾销行为) 以下情形除外: ①销售鲜活商品 ②处理有效期限即将到期的商品 ③季节性降价 ④因清偿债务、转产、歇业降价销售商品 (六)违背购买者意图搭售商品或者附加不合理的条件销售商品的行为 (七)违反规定的有奖销售行为 (八)捏造散布虚伪事实损害竞争对手的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的行为 (九)不正当招标投标行为 1. 投标者串通投标(陪标) 2. 招投标者之间互相勾结(流标) (十)公用企业或其他依法具有独占地位的经营者的强制交易行为 电力、自来水、热力、煤气、通讯、公共交通 (十一)政府及其所属部门滥用行政权力限制竞争的行为 三. 对不正当竞争行为的监督检查 (一)监督检查机关 各级工商局——主管机关 其他有关行政机关——依法有权监督 (二)监督检查机关的职权 1. 询问权 2. 查询、复制权 3. 检查权 4. 行政处罚权 (三)反不正当竞争的社会监督 四. 违反《反不正当竞争法》的责任 (一)行政责任 9种情况的处罚规定 当事人对监督检查部门的处罚不服的可在收到处罚决定之日起15日内向上级机关申请复议,对复议决定不服的可在收到复议决定书之日起15日内向法院提起诉讼;也可以直接提起诉讼。 (二)民事责任 损失多少赔偿多少(损失能够计算的) (三)刑事责任 第二节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一. 概述 (一)概念特征 消费者的定义:广义 狭义 (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历史沿革 1962年3月美国总统约翰·肯尼迪在向国会提出的一份国情咨文提出消费者应享有四项权利: 商品安全保障权 获得正确的商品资料权 自由选择商品权 提出消费者意见权 成为世界上最早明确提出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人。因此3月15日被确定为“国际消费者权益日” 1969年美国总统尼克松又提出“求偿权”并把它列为消费者的第五项权利。 此后,这几项权利逐渐被世界公认为消费者的基本权利,各国根据其民族传统习惯和经济发展状况对此作了进一步的修正和发展。 1993年10月八届人大四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自1994年1月1日起施行。 (三)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适用范围和基本原则 1. 适用范围 ★①消费者为生活消费需要购买、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 ②农民购买、使用直接用于农业生产的生产资料,…… 2.

文档评论(0)

huhongju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