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文献学(第1章:概说)绪论.ppt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國古典文獻學 第一章 概 論 第一節 文 獻 一、文 (一)字形 1.甲骨文 (一期,乙六八二○) (一期,乙八一六五 ) (三期,甲二六八四) (合集,三六五三四) 2.金文(容庚《金文編》卷九“文”條) 曾伯文鼎 旂鼎 文簋 啟尊 趡罍 文父丁匜 保卣 舀壺 休盤 師遽方彝 兮仲鐘 楚王酓章戈 秦公鎛 曾侯乙鐘 3.篆書 《說文·文部》 4.隸書 居延簡甲六七六 (二)字義 《説文》:“文,錯畫也。象交文。”徐灝注箋:“文象分理交錯之形。” 朱芳圃《殷周文字釋叢》:“文即文身之文,象人正立形,胸前之ノヽㄨ …… 即刻畫之文飾也……文訓錯畫,引伸之義也。” 《周易· 系辭下》:“物相雜,故曰文。” 二、獻 (一)字形 1.甲骨文 (一期,前八·一一·二) (三期,甲二○八二 ) (三期,佚二七三) (三期,甲三五八四) 2.金文(容庚《金文編》卷一○ “獻”條) 克盨 召伯簋 虢季子白盤 多友鼎 陳侯午錞 仲甗 3.篆書 繹山碑 4.隸書 朝侯小子殘碑 (二)字義 《説文》:“獻,宗廟犬名羹獻,犬肥者以獻之。從犬,鬳聲。” 商承祚《殷契佚存》:“獻本作(鼎+虎)或(鬲+虎),從虎從鼎,或從虎從鬲,後求其便于結構,將虍移于鼎或鬲之以上,而虎字之下體寫爲犬形,遂成(虍鼎+犬)與獻矣。以傳世古甗證之,三足之股皆做虎目,即此字之取義……後寫誤作獻,乃用爲進獻字。” 三、文 獻 (一)最早用例 《論語·八佾》: 子曰:“夏禮吾能言之,杞不足徵也;殷禮吾能言之,宋不足徵也。文獻不足故也。足,則吾能徵之矣。” 《禮記· 禮運》: 孔子曰:“我欲觀夏道,是故之杞,而不足徵也。吾得《夏時》焉。我欲觀殷道,是故之宋,而不足徵也。吾得《坤乾》焉。《坤乾》之義,《夏時》之等,吾以是觀之。” 《禮記·中庸》: 子曰:“吾説夏禮,杞不足徵也。吾學殷禮,有宋存焉。吾學周禮,今用之。吾從周。” (二)古代主流解釋 三國魏何晏《論語集解》引鄭玄注: 獻,猶賢也。我不以禮成之者,以此二國之君,文章、賢才不足故也。 南宋朱熹《論語集注》: 文,典籍也。獻,賢也。 清劉寶楠《論語正義》: 文謂典策。獻謂秉禮之賢士大夫,子貢所謂“賢者識大,不賢者識小”,皆謂獻也。 清末民初劉師培《文獻解》: 儀、獻,古通。…… 文獻,即文儀也。書之所載謂之文,即古人所謂典章制度也;身之所習謂之儀,即古人所謂動作威儀之則也。儀之與文,對文則異,散文則通。…… 孔子言夏、殷文獻不足,謂夏、殷簡冊不備,而夏、殷之禮又鮮習性之士也。 (三)歷代其他觀點 宋末元初馬端臨《文獻通考· 自序》: 凡叙事,則本之經史,而參之以歴代會要,以及百家傳記之書。信而有證者從之,乖異傳疑者不録,所謂“文”也。 凡論事,則先取當時臣僚之奏疏,次及近代諸儒之評論,以至名流之燕談,稗官之紀録。凡一話一言可以訂典故之得失、證史傳之是非者,則採而録之,所謂“獻”也。 其載諸史傳之紀録而可疑,稽諸先儒之論辨而未當者,研精覃思,悠然有得,則竊著己意,附其後焉,命其書曰“文獻通考”。 元楊維楨《送僧歸日本》: 車輪日出扶桑樹, 笠蓋天傾北極星。 我欲東夷訪文獻, 歸來中土校全經。 《永樂大典》初名“文獻大成”(孫承澤《春明夢餘録》卷一二“文淵閣”條) (四)“文獻”的别稱 《左傳· 昭公十二年》: 王出復語左史倚相趨過,王曰:“是良史也,子善視之。是能讀《三墳》、《五典》、《八索》、《九丘》。” 杜預注:“皆古書名。” (五)當代定義 記錄有知識和信息的一切載體。 ——《中國大百科全書》(圖書館學、情報學、檔案學卷)“文獻” 記錄有知識的一切載體。 ——《文獻著錄總則》(1985) 今爲記錄有知識的一切載體的通稱,即用文字

文档评论(0)

222665722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