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乌力格尔
政治与历史学院
旅游管理与文化遗产开发与管理
赵奕鸣 10级6王瑞钢 10级6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中期,乌兰牧骑等专业文艺团体对好来宝的演出形式做了大胆改革,变由一名演员自拉四胡自唱的形式为数名演员各持一把四胡演唱的形式,并用扬琴、三弦、笛子、鼓等多种乐器伴奏。几个人你一段我一段边拉边唱,或数人同奏,同唱一曲,使独唱、重唱、轮唱、合唱等交替使用,使吟诗、叙事、咏唱、舞蹈等揉为一体,令观众耳目一新,人称“乃日勒好来宝”或“交响好来宝”。以后业余宣传队等纷纷学唱、学演,使之在内蒙古地区迅速流传。里族婚礼歌的沙拉镇哈巴气尔村,42岁的杨铁龙正在为蒙古族村民弹唱。
杨铁民表演的是蒙古族评书----“乌力格尔”。表演所在的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就是首批入选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乌力格尔”的发祥地,而杨铁民也是辽宁六十多万蒙古族中仅有的两个会“乌力格尔”的人之一。
“乌力格尔”起源于13世纪初,深受蒙古族群众欢迎,被称为蒙古族文化的活化石。专家介绍,鼎盛年代,阜蒙县有300多名“乌力格尔”表演者,到了1979 年前后,全县就只有35名了,而现在坚持经常演出的仅仅剩下两个人。
“乌力格尔”除了要求嗓子好这一天赋条件之外,还得练就一手好琴,有超人的记忆力,因为演出时吟诵、歌唱、拉琴、表演,往往长达二三个小时,唱词都得背下来。条件要求高,又挣不到几个钱,因此,在阜新县,“乌力格尔”已经到了濒危的境地。
因为这种艺术形式是蒙古族在过去的历史长河中创作的一项优秀的文化遗产,这种优秀的历史文化遗产不能在咱们这一代让它灭绝了。
据了解,自从“乌力格尔”申报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后,作为发祥地的辽宁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就加大了保护的力度。2006年,县财政预算中安排了20万元资金,对包括“乌力格尔”、蒙语相声在内的几个民族文化项目进行保护发掘。在政府的扶持下,杨铁龙现在也收了一个徒弟,练上七八年就可以出徒了。
乌力格尔【一门说唱艺术】
乌力格尔,蒙语意为“说书”,俗称“蒙古书”、“蒙古说书”、“蒙古琴书”,集蒙古说唱艺术发展之大成的一种曲艺形式,主要流传于内蒙古自治区及相邻黑龙江、吉林和辽宁等蒙古族聚集区。
这种艺术具有浪漫开阔的气息。它最初的形式与西方中世纪的吟游诗人相似,艺人们身背四弦琴或者潮尔(马头琴),在大草原上随风漂泊,四处流浪,追逐蒙古包和王爷贵族们的府邸,一人一琴,自拉自唱,精彩的说唱、长篇的传奇成为草原上最受人们欢迎的艺术形式之一。
乌力格尔具有适应性、灵活性特点,它不需要舞台、道具、服饰等,只用一把琴伴奏,随拉随说唱。乌力格尔所用乐器叫四弦琴,蒙古语叫“胡尔”,其音质浑厚深沉,富有草原韵味。
乌力格尔讲述内容多是传说故事和史书演义,反映蒙古族历史的书目如《格萨尔》、《江格尔》、《降服蟒古斯》、《青史演义》等,同时还有大量蒙古译汉文书目。如《三国演义》、《封神演义》等古典名著。
乌力格尔艺人被称为“胡尔沁”,很多老艺人都具有非常丰富的语言造诣,说唱技术高超、精湛,嗓音洪亮生动,由他们表现的故事情节波澜起伏,旋律和节奏富于变化,具有很强的感染力。由于个人表演风格不同以及故事内容的差别,艺人们的现场表演会带给听众多种感受———有的词句押韵,如诗如歌,优美动听;有的低沉浑厚、内容风趣幽默、神情悠闲自得,直把听众吸引得神往不已。经验丰富的艺人们也常常即兴表演,只要给出个题目,说书人便能出口成章。
经过当地乌力格尔艺人常明、青宝、白音仓布等几代艺人的融汇和发展,乌力格尔艺术的影响不断扩大,形成了独有的特征。一是继承古老传统,创作出了《阿勇干?散迪尔》。二是有所创新,创作了新书目《折箭同义》。同时,83岁的老艺人白音仓布完成了长篇书目《陶克陶胡》,1990年由吉林人民出版社和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再一次推动了前郭尔罗斯乌力格尔艺术的发展。
目前,由于赖以生存、发展的环境发生了变化,乌力格尔处于濒危境地,渐渐地只有在祭敖包和那达慕盛会上,才能见到他们的身影。为了传承这一民族文化,前郭县近几年先后成立了民族文化馆、民族曲艺社,建立说书厅,并组织艺人学习,考核发证,组织演出,创编新书目,挖掘文艺遗产,促进了前郭乌力格尔的繁荣,涌现出一批新的“胡尔沁”群体。2002年,还承办了全国蒙古族琴书调录大会,成立了全国蒙古语说书学会,并在“查干湖蒙古族民俗旅游节”上举办乌力格尔专场演出。2004年,以乌力格尔为主要表演内容的乌兰牧骑演出队组建为乌兰牧骑艺术团,进一步加大了乌力格尔的弘扬力。
乌力格尔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口头说唱而无乐器伴奏,称之为“雅巴干乌力格尔”;另外一种即为有乐器伴奏的乌力格尔,其中使用潮尔(马头琴)伴奏乌力格尔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