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FP及其应用.docxVIP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GFP及其应用GFP及其应用

荧光蛋白:再来一次诺奖?一、绿色荧光蛋白的研究史1962年Shimomure等首先从维多利亚水母(Aequorea Victoria)中分离出了GFP (Green-Fluorescent Protein) 。水母体内有一种发光蛋白——Aequorin,它与钙离子结合时会发出蓝光,这道蓝光立刻被一种蛋白吸收,从而发出绿色萤光。这种捕获蓝光、发出绿光的蛋白质,就是GFP 。1992年Prasher等克隆了GFP基因的cDNA,并分析了GFP的一级结构。1994年Chalfie等首次在大肠杆菌细胞和线虫中表达了GFP,开创了GFP应用研究的先河。1995年,钱永健完成的单点突变(S65T)显著提高了GFP的光谱性质,起荧光强度和光稳定性也大大增强。他的主要贡献在于利用GFP来追踪追踪多种生物细胞进行的生物反应,他是这方面公认的先驱。二、GFP在研究中的应用GFP作为新型报告基因用于转基因研究作为报告基因构建基因工程载体。以GFPS65T基因作为筛选标记的新型克隆载体,以绿白斑筛选法筛选阳性重组子,替代Lacz蓝白斑筛选,不需X一gal。2.GFP融合蛋白用于研究蛋白质定位、移动及相互作用 Hale C.A.等利用 GFP标记,研究了可溶性微管蛋白FtsZ与其内膜受体ZipA间的相互作用,发现,ZipA-GFP融合蛋白在细胞壁溢缩前和溢缩过程中均位于FtsZ与膜相关的特殊环中。3.GFP作为一种新型免疫标记物利用GFP的发光特性使免疫反应呈绿色荧光从而可以直接观察,可望取代传统的标记技术,建立特异、灵敏、简便和快速的免疫诊断新方法。岳莉莉等成功地实现了gfp与HBVe抗原基因融合后在大肠杆菌和昆虫细胞中高效表达,得到既能发射荧光又具有抗原性的双功能融合蛋白,为获得一种新型发光免疫诊断试剂奠定了基础。4.用于植物信号转导研究 GFP结合荧光共振能量转移(FREP)为研究植物信号转导也提供了新方法。例如: Allen等用 YEP-GFP-Ca2+传感器检测拟南芥保卫细胞内Ca2+浓度的变化,结果表明,外源的Ca2+和 ABA都能引起保卫细胞内Ca2+浓度的变化。这和过去用荧光染色法观察到的结果一致。5.GFP用于微生物与宿主相互作用研究 利用GFP 标记基因可以研究病毒、细菌和真菌等侵染植物的过程和机制。Bowyer 等在小麦病原菌中构建了含异柠檬酸酶启动子的GFP 基因,监测到T. yallundae侵染小麦时的碳代谢过程。三、荧光蛋白在脑研究中的应用——光遗传学2002年,杰罗·麦森伯克(GeroMiesenb?ck)实验室首先尝试了这个大胆的设计,他把来自于非脊椎动物的感光蛋白(metarhodopsin)表达在体外培养大鼠皮层神经元上,观察到了变视紫质(metarhodopsin)可使神经元兴奋。这是实现光控细胞活动最早的一个成功的实验。2005年,杰罗·麦森伯克进一步把变视紫质表达在果蝇肌肉细胞上。再把果蝇砍去头,这样果蝇扇翅膀的运动就不能被自身的运动神经所控制。然后,再把光打在果蝇身体上,没头的果蝇竟然拍翅膀了。因此,2003年,当皮特·黑格曼(Peter Hegemann)实验室连续发表了两篇微生物中的单个光敏离子通道(channelrhodopsin)ChR1和ChR2时,许多神经生物学家精神为之一振,世界各地同时有四个实验室尝试表达于哺乳动物细胞,可谓英雄所见略同。他们分别为美国斯坦福大学的卡尔·德塞罗斯(Karl Deisseroth)实验室,美国凯斯西储大学(Case Western Reserve University)的林恩·兰德梅塞(Lynn T. Landmesser)和斯蒂芬·赫利茨(Stefan Herlitze)实验室,日本的HiromuYawo实验室以及美国韦恩州立大学(Wayne state University)的潘卓华实验室。德塞罗斯实验室的文章是最先发表于2005年8月Nature Neuroscience,但只做了体外培养的细胞表达,值得一提的是发展了CRSIPR/cas9工具的张锋也参与了这项工作,他是第二作者。仅仅迟了两个月的兰德梅塞和赫利茨实验室就做得全面很多,有体外培养海马皮层神经元表达,以及在体脊髓神经元表达。日本的HiromuYawo实验室比德塞罗斯迟了3个月,但是也做了体外培养细胞系PC12的表达和改变细胞兴奋性的实验。但是最晚于2006年4月发表的潘卓华老师实验室的工作做得最全面,从体外细胞表达到小鼠在体神经细胞表达和电生理记录一应俱全。实际上据潘卓华老师介绍,2004年底,他的在小鼠视网膜体内表达的实验就已经完成,而且依次投递了Nature和Science,但是都未被接受,甚为遗憾,这部分历史在黑格曼的综述中有客观叙述。2006年后,光遗传学的时代来临了,光遗传学给物理

文档评论(0)

skewguj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