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4.(2013·重庆)试着翻译下面文段中画线句子。 古之人非无宝也,其所宝者异也。孙叔敖疾,将死,戒其子曰:“王数封我矣,吾不受也。为我死,王则封汝,必无受利地。楚、越之间有寝之丘者,此其地不利,而名甚恶。荆人畏鬼,而越人信机[注]。可长有者,其唯此也。”孙叔敖死,王果以美地封其子,而子辞,请寝之丘,故至今不失。孙叔敖之知,知以不利为利矣,知以人之所恶为己之所喜,此有道者之所以异乎俗也。 知道把别人所厌恶的作为自己所喜好的,这就是明智的人和世俗的人不同的地方。 注 机:吉凶之兆。 译文: 点拨 “以”是介词,把;“所以”是古今异义词,……的地方,……的原因;“异乎俗”是介词结构后置句,“乎”是介词,与,和。 (三)如何辨识通假字 5.写出下面句中的通假字,看看它们有何共同特点。 ①君子生非异也: ②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③意有所极,梦亦同趣: ④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生”同“性” “受”同“授” “趣”同“趋” “冯”同“凭” 点拨 构成通假字,应当具备下列条件之一:①读音相同或相近;②字形相似,有一偏旁相同。 6.根据通假字的特点,试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 ①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 ②顷之,烟炎张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 ③君民者,岂以陵民?社稷是主: ④余甚或焉,傥所谓天道,是耶非耶: “取”同“娶” “炎”同“焰” “炎”同“焰” “或”同“惑”,“傥”通“倘” 学案1 必修一 ——《劝学(节选)》、《师说》、《始得西山 宴游记》、《赤壁赋》 练出高分 [学案目标] 1.把必修一四篇文言文分散的文言基础知识前后勾连,连点成线,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2.重点掌握:①“而”的意义和用法,②“所以”的意思,③通假字的辨识。3.背诵《劝学(节选)》、《师说》、《赤壁赋》全文。 1 基础整合 2 重点突破 3 随堂训练 1 基础整合 解析 A项同伙,一类人/随从。 B项以……为师/学习。 C项本来。 D项丢弃/遗弃。 答案 C 解析 A项赶得上/往。 B项曾经。 C项没有/无论。 D项这样/……的样子。 B 解析 A项同今天之“可以”/可以凭借。 B项把……当作……/认为。 C项从此/同今天之“于是”。 D项片刻,形容时间短暂。 答案 D 解析 A项接近,到。 B项这/那么,则。 C项即使。 D项凭借。 B 3.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意思与现代汉语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①( ) 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B.用心一也 C.古之学者必有师 D.徘徊于斗牛之间 解析 A项广博地学习。 B项因为心思。 C项求学的人。 . . . . . . . . D ②( ) A.今之众人 B.凌万顷之茫然 C.驾一叶之扁舟 D.颓然就醉 解析 A项一般人。 B项浩荡渺远的样子。 D项倒塌,指身子倾倒的样子。 . . . . . . . . C 解析 A项向东,名词活用作状语/东进,名词活用为动词。 B项每天,名词活用作状语/太阳,名词。 C项意动用法,以……为师。 D项均为名词活用为动词,意思不同,不及/攻下。 答案 C 解析 A项就/却。 B项之/于之。 C项在/词尾,……的样子。 D项均为“……的人”。 答案 D 比,介词 对于,介词 向,介词 在,介词 第三人称代词,它的 指示代词,那,那些 第三人称代词,他 副词,表揣度,大概,恐怕 副词,表感叹,真是(一说表反问,难道) 副词,表婉商,还是 6.看看下面一组句子,找出它们在句式上的共同特点。 ①何为其然也 ②而今安在哉 ③而又何羡乎 ④何以知之 ⑤大王来何操 ⑥沛公安在 答案 均为宾语前置,条件是疑问代词作宾语。 7.翻译下列句子。 (1)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译文: 所以木头用墨绳量过就直,刀剑在磨刀石上磨过就锋利,君子广博地学习并且每天检验反省自己,就会智慧明达而且行为没有过失了。(要点:就;博学;“参省乎己”,介宾短语后置;而) (2)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译文: (3)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译文: 蚯蚓没有锋利的爪子和牙齿,强健的筋骨,(却)向上可以可以吃尘土,向下可以饮地下泉水,这是因为它心思专一。(要点:“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定语后置;“上”“下”活用为状语;“用心”古今异义词) 对于他自己,却以向老师学习为耻,真糊涂呀!(要点:身,则,耻) (4)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译文: (5)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