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感染相关知识培训.doc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医院感染相关知识培训医院感染相关知识培训

医院感染相关知识培训 ?一、医院的消毒与灭菌 概念清洁:用物理的方法清除污染物体表面上的有机物和污迹、尘埃。 灭菌: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清除或杀灭全部活的微生物,包括致病非致病的微生物及芽胞。医疗用品的危险性分类 高危物品:穿过皮肤或粘膜进入无菌组织或器官内部、或与破损组织、皮肤粘膜密切接触。 中危物品:仅和皮肤粘膜接触,不进入无菌组织内。 低危物品:虽有微生物污染,但一般情况下无害。只有当受到一定量致病菌污染时才造成危害。 消毒灭菌法的选择 高危物品—灭菌;中危物品—高或中效消毒剂;低危物品—清洗或消毒。医疗器材首选物理灭菌。不耐热的物品—低温灭菌(EO、气体、等离子体灭菌器)。油、膏、粉等物品首选干热灭菌。 消毒灭菌基本程序: 被甲类传染病病人、朊病毒、炭疽病、破伤风等病人的排泄物、分泌物、血液污染的器材和物品,应先消毒,再清洗,再按物品危险性的种类,选择合适的消毒、灭菌法。普通病人使用过的物品,可先清洗后消毒或灭菌。 乡镇中心卫生院常用的消毒灭菌 物理方法:压力蒸汽灭菌(下排气)、紫外线 化学消毒剂:2%戊二醛、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乙醇、碘伏(详见《医院感染管理手册》第39、40、41面) 消毒灭菌效果的监测 压力蒸汽灭菌 化学监测—每包进行,包内指示卡,外指示胶带 生物监测:每月1次。 紫外线 日常监测:灯管应用时间、累计照射时间、使用人签名 强度监测:半年1次 生物监测:每月1次 含氯消毒剂——每日监测 过氧乙酸——配制时监测 2%戊二醛——每周监测,胃镜室每日监测 空气、手、物表、医疗器械——每月生物监测1次 消毒剂——每季生物监测1次 灭菌剂——每月生物监测1次 医院感染[亦称医院内感染(HI)、医院内获得性感染(HAI)]:是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一切感染,包括(入院时不存在又不处于感染性疾病潜伏期中)在住院期间发生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入院时已存在的感染(可称外源性感染或称交叉性感染)。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于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详见《医院感染管理手册》第三章)。 细菌耐药产生和传播是抗生素选择性压力结果,不合理和不受控制的应用抗生素都会导致耐药产生,洗手、屏障预防及器械消毒灭菌不规范都促使耐药微生物的传播。 (一)常用抗微生物药物的分类 氯基溏苷类:链霉素、卡那霉素、妥布霉素、庆大霉素、新霉素、阿米卡星 β内酰胺类: 青霉素类:苄基青霉素(青G)、普鲁卡因青霉素、氯苄青霉素、阿莫西林、甲氧西林、氯唑西林、β内酰胺酶抑制剂、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哌拉西林/他唑巴坦 头孢菌素类: 第一代:头孢氨苄、头孢噻吩 第二代:头孢呋辛、头孢西丁、头孢克洛 第三代:头孢噻肟、头孢曲松、头孢他啶 第四代:头孢吡肟 其它β内酰胺类:氨曲南 碳青酶烯类:伊米配南、美洛配南 糖肽类:万古霉素、替考拉宁 大环内酯类:红霉素、螺旋霉素、克拉霉素、可奇霉素 四环素类:四环素、金霉素、土霉素、多西霉素 喹诺酮类:奈啶酸、环丙沙星、诺氟沙星、培氟沙星、氟罗沙星、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加替沙星、莫西沙星 磺胺类:甲氧嘧啶、甲氧苄啶、磺胺甲恶唑 (二)抗菌素的合理使用 抗菌药物滥用的主要领域 内科(非手术感染)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病毒性感染;无细菌感染征象的预防用药;化、放疗病人的常规预防;免疫功能受损患者的常规预防。 外科(未执行围术期)预防使用:手术前常规预防用药;手术后长期预防用药;围术前使用广谱抗菌药物。 1、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适应症 (1)一类切口手术时间较短者尽量不用抗菌 (2)一类(清洁):时间长,创伤大,一旦感染后果严重者(如开颅\心脏和大血管\骨关节\门脉高压症手术 (3)一类清洁手术病人有感染高危因素(糖尿病\营养不良\免疫低下\高龄) (4)一类清洁手术使用人工材料或人工装置的手术 (5)二类(清洁——污染)切口及部分三类(污染)切口手术 (6)严重污染的三类切口,应治疗性使用抗菌药物不属于预防 2、抗菌药物给药时机与手术感染率的关系 早期:手术前2—4小时,感染率为3.8% 术前:手术前2小时,感染率为0.6% 术中:手术开始后0—3小时,感染率为1.4% 术后:手术开始后3—24小时,感染率为3.3% 抗菌药物应在皮肤切开前半小时或麻醉诱导开始时使用 3、抗菌药物种类的选择 围手术期预防用抗生素的选择 选择的抗菌药物应覆盖常见病原菌;选择杀菌剂,杀菌活性强,针对性强,相对广谱,较少耐药,价格低,毒副作用小;良好的药代动力学特性;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为首选;青霉素和头孢菌素过敏病人的替代方案,一般不用喹诺酮类药物。 围手

文档评论(0)

pkaokqunw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