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古代“天人合一”自然观的当代启示
自然辩证法课程论文
古代“天人合一”自然观的当代启示
学 院:
专 业: 工程力学
学 号: SX1301087
姓 名:
指导老师: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二O一三年
中国古代“天人合一”自然观的当代启示
(航空宇航学院 常文学 SX1301087)
内容提要:本文阐述了中国古代“天人合一”思想的起源和基本内涵、对当今社会人与自然发展关系的启示作用。
关 键 词:天人合一 中国古代 当代 自然 和谐
“天人合一”思想是我国古人看待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态度。自古以来人们就注重思考和探索自然规律,强调建立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天人合一”思想在古代无疑是先进的,然而在经济社会迅速发展的今天,它依然会对我们产生一定的启发和借鉴意义。
一、“天人合一”思想的起源
“天人合一”的思想可以溯源于商代的占卜。《礼记·表记》中说:“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殷人把有意志的神(“帝”或“天帝”)看成是天地万物的主宰,万事求卜,凡遇征战、田猎、疾病、行止等等,都要求卜于神,以测吉凶祸福。这种天人关系实际上是神人关系,由于殷人心目中的神的道德属性并不明显,所以殷人与神之间基本上采取了一种无所作为、盲目屈从于神的形式。
西周继承了商代的思想,天人关系还是一种神人关系,但有了新的发展。西周时期的天命观明显地赋予神(即周人的“天”)以“敬德保民”的道德属性:“天”之好恶与人之好恶一致,“天命”与“人事”息息相通。“皇天无亲,惟德是辅。”(《左传·僖公五年》)道德规范是有人格意志的“天”为“保民”而赐予人间的。人服从天命,是一种道德行为,天就会赏赐人,否则,天就会降罚于人。这就说明,“天人合一”的思想在西周的天命观中已有了比较明显的萌芽。周公提出的“以德配天”,更是“天人合一”思想的明确表达。从这里也可以看出,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思想,从开始起,就与道德的问题紧密联系在一起。
春秋时期,出现了一种人为“神之主”(《左传·桓公六年》)的观点。周内史叔兴说过:“吉凶由人。”这意味着,先前的具有人格神意义的“天”遭到了质疑。到后来,郑国子产更进一步说:“天道远,人道迩,非所及也,何以知之?”(《左传·昭公十八年》)这显然是一种贬天命、重人生的思想,但讲得极其朴素简单。这就说明,大体上从春秋时期起,天人关系的重心已不是讲人与有意志的人格神之间的关系,“天”已经开始从超验的神的地位下降到了现实世界。这种由“远”及“迩”的转化,在中国传统的本土文化中表现为儒家和道家两种不同的“天人合一”观。儒家所讲的“天”一直保存了西周时期“天”的道德含义,“天”具有道德属性;道家所讲的“天”则是指自然,不具有道德含义。这样,儒家的“天人合一”大体上就是讲的人与义理之天、道德之天的合一;道家的“天人合一”就是讲人与自然之天的合一。
二、“天人合一”思想的基本内涵
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的自然观不是某一人提出的,而是由众多哲学家共同建立和发展的;不是一层不变的,而是不断扬弃、修正和完善的;不是单一的,而是系统的自然观。主要变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2.1人与自然是统一体,人是自然的一部分。《周易》将天、地与人并称三才,认为自然界是一大天地,人是一小天地。所谓“天地一大生命,人身一小天地”。这就说明中国古人很早就认识到“自身与自然界的一致”,反对将“人类和自然”对立起来。
2.2人应当师法自然,向自然学习。《吕氏春秋·序意》说:“盖闻古之清世,是法天地。”《老子》提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也表现了古人一种向自然学习,遵循自然界法则的思想。
2.3人应与自然和谐相处,不应与自然为敌。《中庸》则系统地阐发了中和的理论体系。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提倡和谐相处,顺其自然,反对与自然为敌。周文王指出如不爱惜自然资源将“力尽而敝之”,提出“能协天地之胜,是以长久”,告诫周武王“我所保与我所守,传之子孙”,要求“山林非时不以斤斧,以成草木之长;川泽非时不入网罟,以成鱼鳖之长;不卵不撰,以成鸟兽之长。畋猎唯时,不杀童羊,不夭胎;童牛不服,童马不驯不骛;泽不行害,土不失其宜,万物不失其性,天下不失其时。”明确提出了保护资源环境,实现持续发展的要求。很多朝代还制订律令,确保动植物的生长、繁殖。“草木零落,再入山林”,“毋竭山川,毋漉陡池”。西周颁布《伐崇令》,要求兵战时“毋坏屋,毋填井,毋伐树木,毋动六畜。如有不令者,死无赦。”孔子说:“钓而不纲,弋不射宿”。孟子说:“苟得其养,无物不长;苟失其养,无物不消”。先秦也有行政命令:动物繁殖期不杀雌、幼,植物生长期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山东省夏津县2014-2015学年七年级生物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试题新人教版..doc
- 山东省夏津县万隆实验中学2016届九年级语文期末模拟检测试题新人教版..doc
- 山东省威海市2016届高三下学期一模考试地理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
- 山东省实验中学2016届高三物理上学期第一次诊断性考试试题..doc
- 山东省居住建筑太阳能热水系统一体化应用技术规程..doc
- 山东省工程造价咨询合同范本..doc
- 山东省市政园林安全生产教育模拟试题比较全..doc
- 提高功率因数的方法、意义及应用.doc
- 山东省平度市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直升班抽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
- 石家庄西山森林公园.doc
最近下载
- 跨境电子商务就业能力展示.pptx VIP
- 南吕一枝花不伏老PPT课件.ppt
- 2024年华医网继续教育社区获得性肺炎的诊与治答案.docx VIP
- 《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习题答案及解析.pdf VIP
- 水中桩基安全专项施工方案.pptx VIP
- 南芯产品规格书SC8905.pdf
- 名人-李大钊 -人物介绍.pptx VIP
- 梅建强教授治疗药物依赖性失眠经验总结-来源: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第2022012期)-河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中华中医药学会.pdf VIP
- 2024年二建继续教育-项目管理实施规划(施工组织总设计)编制(必修)1、及答案.docx VIP
-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pptx
文档评论(0)